脂肪肝患者要小心糖尿病威胁
糖尿病是终生疾病,患者要承担精神和肉体双重痛苦,家庭和国家都要付出巨额医疗费用,尿毒症让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家破人亡。国家卫生部2007年提出了《糖尿病防治纲要》,令人遗憾的是,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因为最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人(高危人群)没有真正认识糖尿病,就不可能有自觉的行动。
什么人最容易发生糖尿病?绝大多数发生糖尿病的人属于三类:脂肪肝,血脂高,50岁以上。只要对这三类人进行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就可以大幅度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的病根在哪里?
糖尿病的病根是胰腺功能逐渐丧失,确诊糖尿病时,大约50%的胰腺功能已经丧失。所谓胰腺功能丧失,就是胰岛细胞死亡,确诊糖尿病时,一半的胰岛细胞已经死亡。这种死亡的胰岛细胞不可能再活过来,所以糖尿病无法治愈。随病程延长,存活的胰岛细胞还在不断死亡,死亡的胰岛细胞越来越多,存活的胰岛细胞越来越少,当90%的胰岛细胞死亡,吃药就不可能控制血糖,只能大剂量注射胰岛素。
既然知道糖尿病的病根是胰岛细胞死亡,如果能有效阻止胰岛细胞死亡,就能预防糖尿病。那么,胰岛细胞为什么会死亡?
经常有某某英雄人物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消息,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极限的,如果超出了极限,生命就会死亡。胰岛细胞也是如此,绝大多数人胰岛细胞是累死的,只有不足5%的人是因为病毒或其他因素。
如果用“披肝沥胆”来形容肝脏的忠心,那么,“鞠躬尽瘁”这个词只能属于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恪尽职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人体血糖的调节主要依靠胰腺,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就是降血糖。在胰岛细胞上有一个非常敏感的装置,随时监测血液中糖含量,只要糖含量一旦超过正常范围,胰岛细胞就立即启动分泌功能,开始分泌胰岛素,直到把血糖水平降到正常范围,才能停下来休息,否则,就会一直不停地工作。如果血液中糖含量总在较高水平,或者某种因素要求胰岛细胞增加供给胰岛素,胰岛细胞就会拼命不停地工作,直至受伤、牺牲。
那么,什么人血糖总是处于高位水平?或者在什么条件下,要求胰岛细胞增加分泌胰岛素?前者是脂肪肝患者,后者是老年人。
脂肪肝患者血糖总是在高位水平,是由肝脏的功能所决定。人每天吃三顿饭,而脑细胞、心肌细胞等全身的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而自身并没有储存营养的能力,因此,人体必须有一个库房,储存营养,饭后根据需要把营养持续供给全身,这个库房就是肝脏。吃饭时,肝细胞要把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糖)转化成糖原,在肝脏内储存起来。饭后再逐渐把糖原转化成糖,释放到血液中,供给全身细胞。脂肪肝患者,由于肝内堆积了大量的脂肪,在肝细胞内外有大量的脂肪挤压在一起,肝细胞被挤压变形,或者物质进出的通道被堵塞,就使肝脏既不能有效转化糖原,又不把糖原更多地储存起来,肝内脂肪越多,肝脏转化和储存糖原的的功能受到影响越严重,食物中大量的糖都不能被转化,只能留在血液里,使血糖很长时间停留在高位水平,迫使胰岛细胞不停地分泌胰岛素,长此以往,胰岛细胞一个一个累死。我国每3—4个脂肪肝患者,就有1人发生糖尿病。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没有脂肪肝也发生糖尿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随年龄增长,人体细胞的各项功能都在不断衰减,细胞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也在下降,使胰岛素的利用率降低,消耗量增加,发生了糖尿病。比如年轻时,细胞对胰岛素的利用率达到100%,而50岁以后,对胰岛素的利用率只剩下50%,很显然,假如年轻时胰岛细胞分泌50个单位的胰岛素就能满足机体需要,现在必须分泌100个单位胰岛素才行,由于胰岛细胞的数量不能增加,只能靠延长工作时间来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胰岛细胞也被活活累死。
事实上,糖尿病人都是胰腺功能残疾人。既然绝大多数人胰岛细胞是累死的,只要能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就能预防糖尿病,而且,对糖尿病人来说,减轻胰岛细胞负担,也是控制糖尿病发展速度的最有效措施。
有效预防糖尿病,脂肪肝人群必须尽快消除肝内脂肪,恢复肝脏的转化和存储功能。近年来,有一种消除脂肪肝的纯中药产品脂甘舒,受到很多脂肪肝患者推崇。据查,这个产品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人体试验,效果应该是肯定的。有些人吃脂甘舒后,酒量增加,应该是肝脏分泌的一种解酒酶数量增多。
由于衰老引起的糖尿病能不能预防?当然可以。虽然生老病死的规律不能违背,但可以控制衰老的速度。50岁以后的人,只要提高胰岛素利用率,就能减少糖尿病。提高胰岛素利用率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快速走路,增强细胞活力,细胞活力提高了,胰岛素利用率就会提高,胰岛素抵抗就会降低。
高脂血症患者发生糖尿病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糖脂代谢互相影响,食物中有很多糖需要由肝脏要转化成脂肪供给全身细胞,如果血液中有很多脂肪,这种转化受到抑制,就有很多的糖不能被及时转化,而是留在血液里,血液中糖含量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胰岛细胞就要更多分泌胰岛素,结果累死,发生糖尿病。另一方面,高脂血症患者更容易发生脂肪肝,30%—40%的高脂血症患者都有脂肪肝,这就使高血脂成为糖尿病的间接致病因素。
降糖先降脂是糖尿病治疗的一条原则。如果糖尿病人血脂异常,有高脂血症,降脂是降糖的先决条件,否则,血糖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更多脂肪肝文章推荐:
脂肪肝自测 轻度脂肪肝的症状表现你清楚吗?
为你揭秘导致脂肪肝的4个神秘“面具”
脂肪肝的发病人群和治疗的三大原则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什么是威尔逊病?威尔逊氏病的并发症有哪些?12685
- 02. 当心减肥减出脂肪肝 脂肪肝通常会有哪些表现?13626
- 03. 注意!这五个症状是肝脏的求救信号9779
- 04. 注意!面部这3处发黑说明肝病找上门来了12929
- 05. 疾病百科 什么是中毒性肝炎11512
- 06. 丁肝发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12632
热门阅读
- 01. 肝功能正常肝病也发展为肿瘤 无症状肝病更凶险
- 02. 肝癌有哪些外科临床症状?
- 03. 脂肪肝吃什么药好?11种中药秘方最补肝
- 04. 肝癌病人生活有效的护理
- 05. 乙肝大三阳的日常注意要点
- 06. 肝硬化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
- 07.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08. 乙肝深陷难治疗现状 乙肝治疗遵循6大戒律
- 09. 你了解脂肪肝疾病的分类吗
- 10. 怎样喝酒不伤肝?
图片推荐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
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清明养肝多吃“黑”!
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
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