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8827次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简称乙肝肾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乙型肝炎病毒直接侵袭肾组织而引起的肾小球肾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肾病综合征,典型病理改变为膜性肾病。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率高达15%,伴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约为6.8%~20%,儿童多见,所以了解本病很重要。
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以下几种方式致病。
1、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免疫损伤:
(1)循环免疫复合物: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与其体内的血清抗体可能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并且激活补体造成免疫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核心抗原的分子量较大,且带有负电荷,因此它们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很难穿透肾小球基膜而进入上皮下,故它们主要沉积于内皮下及基膜区,引起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或系膜增生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分子量小,其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分子量也较小,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虽也带有强大的正电荷,但此种复合物可透过基膜沉积于上皮下而引起膜性肾病。
(2)原位免疫复合物:分子量较小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可以穿透基膜,与先植入上皮下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上皮上而致病。
2、病毒直接感染肾脏细胞:
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研究,均可在肾组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DNA,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有直接感染肾脏的可能。
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自身抗体和细胞免疫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刺激机体,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DNA抗体,抗肾小管刷状缘抗体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靶细胞后,可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免疫杀伤,从而改变靶细胞膜的抗原决定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密切有关。
病理
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儿童患者此种病理类型尤为多见。其次,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偶见。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主要病理表现,是非典型膜性肾病,与特发性膜性肾炎有所不同。
大多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弥漫性一致性的增厚,银染色基膜见多数“钉突”,有时见系膜区轻度扩大,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电镜下见增生的系膜细胞有插入。上皮下及膜内,见大量团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肌膜增厚。免疫组化法检测可见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呈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少数在间质及小管沉积,伴有IgG、C3沉积,少数有IgA、IgM沉积。
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居多,临床表现多样。
1、肾脏症状:起病隐匿,多在查尿时发现。
几乎所有病人均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蛋白尿。部分病人以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起病。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伴有不同程度水肿,可有大量腹水;表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者,40%有血压升高,20%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膜性肾病者,无血压升高和肾功能不全。
2、肝脏症状:大多数患者肝功能正常,部分病人可合并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爆发性肝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1、尿检查:蛋白尿明显,可伴有不同程度镜下血尿和管型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有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2、肾功能:肾功能多数正常。部分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3、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几乎全部病人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60%~80%病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
4、其他:血清C3、C4减低,冷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胆固醇轻度增高,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增高。
有人认为球蛋白增多,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主要特征,血IgG、IgA增高,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诊断
中华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于2000年珠海会议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持续阳性;
(2)患有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肾组织切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或乙型肝炎病毒DNA;
(4)肾组织病理为膜性肾病。
凡符合第(1)、(2)、(3)条可确诊,不论其肾组织病理为何;符合(1)、(2)、(4)条时,尽管其肾组织切片中,未查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或乙型肝炎病毒DNA,可作为拟诊。
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的高发区,故建议肾小球肾炎活检时,应常规做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或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查。
治疗
无论是α-干扰素,或者是拉米夫定都可以延长肾存活期,甚至治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肾炎。
1、合理的生活制度,恰当的营养,定期的医疗随诊很重要。
2、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用优质蛋白、低盐饮食,予以利尿剂或静脉补充蛋白等非特异治疗。
3、可试用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也许可减轻或消除蛋白尿,但不宜单独使用。
糖皮质激素可延迟体内中和抗体产生,从而延缓宿主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并有促进乙型肝炎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的潜在危险,使病理改变迁延不愈或加重,所以应慎用。不宜应用免疫抑制剂。
4、抗病毒治疗:
(1)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可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断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但不能进入宿主细胞直接杀死病毒。
可使用重组人类α-干扰素100万单位~300万单位注射,每周3次,6个月为一疗程。
主要副作用为发热、流感样症状、嗜睡和乏力,少数患者发生多形红斑。个别病例出现精神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重,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2)拉米夫定:拉米夫定是新一代的抗病毒药物,刚开始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之后又发现它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繁殖,从而减少乙型肝炎病毒对患者肝脏的伤害。其用法和用量同治疗乙肝病毒感染,100毫克/天,连续应用12个月。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毒复制指标。(国外其实已有许多文章报导)
预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有关。
膜性肾病50%可自发缓解,当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转阴,而出现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时,尿和肝功能异常也相继改善。
病理表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者,预后较差,可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上一篇:乙肝携带者个人防护很关键
下一篇:乙肝患者的食疗方案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养肝要注意三养7958
- 02. 乙肝与免疫力的关系7319
- 03. 乙肝病人的康复要靠“三分治七分养”5447
- 04. 春季巧吃蔬菜保护肝脏8656
- 05. 乙肝“大、小三阳”都有可能癌变6989
- 06. 乙肝患者日常护理原则 记住饮食多样营养均衡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