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怎么得的?
陈先生去体检,肝脏B超检查,自己竟然有肝纤维化,很是令他不解,怎么会有肝纤维化呢?肝纤维化是怎么得的?面对陈先生的疑问,肝病专家就此作出回答,以供参考:
关于肝纤维化是怎么得的?,可以说引起肝纤维化的原因有很多种,不能一概而论,在临床上可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血吸虫病、药物肝等,都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关于肝纤维化,可以说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和先天代谢缺陷等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
1.肝纤维化的形成,可由致病因子持续作用而致:
致病因子多见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血吸虫卵分泌的SEA、脂肪肝等,均主要通过免疫反应而造成肝损害,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
肝脏炎症:肝脏的炎症在启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肝细胞损害与炎症反应均是肝组织对致病因子的应答反应,其可表现为炎症——纤维增生——硬化——癌变模式进行。
2.肝纤维化的形成,可由一些诱因所致:
经常酗酒,对肝脏的损害是毋庸置疑的,酗酒可导致酒精肝的发生和发展,因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不仅直接损伤肝脏,而且对肝脏产生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进而可诱发肝脏代谢紊乱,促进炎症免疫反应和肝纤维化的发生。
此外,肝纤维化的形成还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代谢缺陷(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可以说找出诱发的病因和诱因,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以上是简单介绍的“肝纤维化是怎么得的?”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肝病相关问题,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或点击http://www.gannang.com/contact.html,免费与专业医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或拨打肝病专家健康热线:,我们将悉心为您解答。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家庭中如何预防乙肝传染?7814
- 02.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吃大蒜吗?7556
- 03. 肝功检查前喝水有影响吗?8367
- 04. 肝囊肿的症状有哪些?9391
- 05. 哪些水果对肝脏好?8444
- 06. 肝硬化能治好吗?8748
热门阅读
- 01. 日常积极避免丙肝发生 要及时发现丙肝症状?
- 02. 大三阳常见疗法有哪些
- 03. 中度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 04. 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 05. 当心!扑热息痛给肝“下毒”
- 06. 轻度脂肪肝别胡乱用药 关键是饮食和控制体重
- 07. 戊型病毒性肝炎
- 08. 脂肪肝的表现是什么
- 09. 丙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10. 肝病饮食原则 适合肝病的8种食疗方法
图片推荐

广西:不良广告严重影响公信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最近公布,2004年广西卫生监督机构共监测各大中媒体发布的医疗广告1.29万多条(次),涉及各类医疗机构102家,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竞占总监测数的98%以上。 有关人士指出,

仪器测肝铁代替肝活检 减轻患者痛苦
今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地贫患儿大会暨国际地贫中心工作研讨会在广西柳州开幕。此次会议由国际地贫联盟、中国地贫联盟、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主办,广西优

庄辉: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幼师不会对孩子构成威胁
对于允许乙肝携带者当幼儿园老师这个规定,庄辉院士明确表示赞同。即使幼儿园老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进行乙肝病毒传播,对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构成威胁。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

肝掌、蜘蛛痣图片
肝掌、蜘蛛痣图片,肝掌与蜘蛛痣在临床上可谓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多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导致的激素灭活障碍所致,但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因此在诊断上应注意鉴别诊断,下面就一同来认识下肝掌及蜘蛛痣图片

怎样算是药物性肝炎
怎样算是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炎症性损害,是一种非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但它不具有传染性,通过停药,休息和保肝治疗后,一般很快可以痊愈。

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
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的。那么,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对此,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专家表示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因孕妇分娩方式,通常有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这两种分娩方式,故在临床很多乙肝孕妇都纠结与-该选择哪种方式分娩,那哪种分娩方式最适合乙肝孕妇呢?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专家表示

解酒药伤肝吗?
谈生意、朋友聚会、结婚宴请……应酬中喝酒是难免的,中国自古有一个“酒”的文化,而酒文化讲的就是一个“拼”字,拼酒多了,醉酒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之解酒药成了不少人的护身符,所谓的:身揣解酒药,喝酒无忌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