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乙肝乙肝预防 → 乙肝患者应预防感染戊肝病毒举报

乙肝患者应预防感染戊肝病毒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21.11.21       浏览: 5415次

  慢性乙肝患者特别应注意预防戊肝病毒感染。目前已知的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种,戊肝病毒(HEV)感染后可导致急性黄疸型肝炎,绝大多数病人予后良好,病程1~2个月左右。老年戊肝多表现为淤胆型肝炎,恢复期延长。仅有极少数病人发展为重型肝炎,予后不良。

  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戊型肝炎,往往引起肝功恶化发展为重型肝炎,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予后不良,死亡率高。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慢性乙肝患者重叠HEV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占27~32%,而单独感染HBV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仅为4~6.3%。我们收治的乙戊重叠感染的重肝患者,由于肝损害严重,不仅治疗难度大,有些还会出现各种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乙肝患者积极预防HEV感染十分重要。

  乙肝患者出现下列情形时应警惕合并戊肝感染:在肝功平稳阶段突然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体温低热、黄疸加深等急性肝炎样表现,肝功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500U/L,血清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正常值。当有以上表现时,应及时检测戊肝抗体(抗-HEV),若抗-HEV(+)既提示重叠戊肝病毒感染。此时应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测各项肝功生化指标的变化,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HEV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病毒不同,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进食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均可引起感染,目前尚未研制成功预防性疫苗。因此,预防的措施主要是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饭前洗手,避免就餐于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和使用不卫生的餐具。我国慢性乙肝患者多,预防并及时发现戊肝的重叠感染有助于降低慢性肝炎的恶化活动及病死率,应倡导预防为主,避免发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标签:乙肝  患者  预防  感染  肝病  病毒  
图片推荐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

    有网友咨询: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上周我们单位体检,我被查出得了乙肝,幸好我爱人没被传染,那么,以后生活中,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对此,我们特邀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
    如何减少乙肝母婴传播

    如何减少乙肝母婴传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彭劼  近年来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在我国作为计划免疫工程,对所有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主动免疫。从人群感染率分布看,15岁以下少年儿童HBV感染率明显下降。然
    乙肝癌变是少数

    乙肝癌变是少数

    乙肝癌变是少数 在我国,慢性乙肝患者非常多,由于对肝病的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只要感染了乙肝病毒,最后的结果就是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其实并不是这样,乙肝癌变是少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乙肝患者能吃灵芝吗?

    乙肝患者能吃灵芝吗?

    灵芝,大家都不陌生,其是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灵芝在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那如此治好,乙肝患者能吃灵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几率大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几率大吗?

    车女士、王先生、李先生都是今天在门诊上,被检查出来的乙肝人群,他们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是他们都比较关注转阴问题,能不能转阴?如何转阴?比了解病情现状还关心,可以看出大部分乙肝人群的心声,那究竟乙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代谢解毒器官。因此,摄入人体的很多物质都是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解毒的,而饮酒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过度饮酒极易导致肝硬化的形成。那么,饮酒过度为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早期可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短期大量酗酒时也可诱发广泛肝细胞损害、坏死致肝衰竭。那么酒精性肝病应该怎样进行防治呢
    四川泸州一家4口患肝癌 3个幼年子女寻社会收留

    四川泸州一家4口患肝癌 3个幼年子女寻社会收留

    一家4口患不治之症,相继去世,家庭超半数人口患夜盲症这个不幸的家庭就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镇,这个家庭留下了一个女人刘维玉和她的4个未成年子女。近日,刘维玉考虑到凭一己之力难以抚养这么多孩子,开始寻求社会
你是怎么知道肝囊网的?
  •   
  • 联系QQ 在线留言
    文章调用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