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者,做好定期检查防肝癌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7683次
据《新商报》报道:一位年仅29岁的小伙子,结婚刚刚3个月却不幸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半年后遗憾离世。如此年纪,似乎跟肝癌搭不上边,怎么会突然罹患肝癌呢?
事实上,该小伙发病前一直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了不被工友歧视,为了不失去爱情,多年来小伙没采取过任何治疗措施,严守着令他难堪的秘密。从登记那天起,小伙子下班后就赶去布置新房。新房布置得越来越温馨,小伙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他先是吃不下饭,接着出现腹胀感。开始他以为是收拾新房累的,也没太在意。突然有一天,他在安装吊灯时,眼前一黑,摔倒在婚房中。检查结果把所有人都惊呆了:肝癌晚期。
众所周知,我国是乙肝大国,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终生不发病。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些携带者忽视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再加上害怕歧视等等原因,一直疏于检查。等到发现时,已经像报道中的小伙子一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肝囊网提醒大家:从肝炎发展成肝癌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一旦感染肝炎,定期复查至关重要,3个月或最多半年要做一次检查,以确定肝脏的状况。
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定期检查呢?
按照临床要求,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的内容不仅有乙肝病毒学指标,还包括肝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通常进行肝功能检查后,才能知道患者的肝脏有没有炎症活动。当肝功能明显升高时,就提示存在肝损伤,必须进一步追查原因。患者如果平时发现肝区有异常症状,也应随时就医检查肝功能。此外,乙肝病毒感染者还需定期进行B超检查,看肝脏有没有逐渐缩小,脾脏有没有逐渐增大。在临床上,只有患者前后几次肝、胆、脾的B超结果相互对比后,才能发现有没有出现变化。如果B超检查显示肝脏逐渐缩小、脾脏逐渐增大,就表明患者的肝脏有活动性炎症,需要积极治疗,否则容易导致肝硬化的出现。
除了“两对半”、肝功能、B超以外,30岁以上的乙肝携带者还应该检查甲胎球蛋白(AFP),因为甲胎球蛋白可以早期发现肝癌,其作用甚至比B超、CT、磁共振成像的效果还要好。
事实上,该小伙发病前一直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了不被工友歧视,为了不失去爱情,多年来小伙没采取过任何治疗措施,严守着令他难堪的秘密。从登记那天起,小伙子下班后就赶去布置新房。新房布置得越来越温馨,小伙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他先是吃不下饭,接着出现腹胀感。开始他以为是收拾新房累的,也没太在意。突然有一天,他在安装吊灯时,眼前一黑,摔倒在婚房中。检查结果把所有人都惊呆了:肝癌晚期。
众所周知,我国是乙肝大国,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终生不发病。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些携带者忽视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再加上害怕歧视等等原因,一直疏于检查。等到发现时,已经像报道中的小伙子一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肝囊网提醒大家:从肝炎发展成肝癌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一旦感染肝炎,定期复查至关重要,3个月或最多半年要做一次检查,以确定肝脏的状况。
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定期检查呢?
按照临床要求,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的内容不仅有乙肝病毒学指标,还包括肝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通常进行肝功能检查后,才能知道患者的肝脏有没有炎症活动。当肝功能明显升高时,就提示存在肝损伤,必须进一步追查原因。患者如果平时发现肝区有异常症状,也应随时就医检查肝功能。此外,乙肝病毒感染者还需定期进行B超检查,看肝脏有没有逐渐缩小,脾脏有没有逐渐增大。在临床上,只有患者前后几次肝、胆、脾的B超结果相互对比后,才能发现有没有出现变化。如果B超检查显示肝脏逐渐缩小、脾脏逐渐增大,就表明患者的肝脏有活动性炎症,需要积极治疗,否则容易导致肝硬化的出现。
除了“两对半”、肝功能、B超以外,30岁以上的乙肝携带者还应该检查甲胎球蛋白(AFP),因为甲胎球蛋白可以早期发现肝癌,其作用甚至比B超、CT、磁共振成像的效果还要好。
上一篇:乙肝调养进行时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患者适合吃哪些保健品?13207
- 02. 乙肝十禁 别给你的肝添负担7378
- 03. 肝炎患者保健有“八禁”7933
- 04. 肝炎患者能吃蛋黄吗?7200
- 05. 肝病患者夏季怎么吃?8310
- 06. 乙肝患者五大禁忌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