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要小心脂肪肝?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2
浏览:
8052次
哪些人群要小心脂肪肝?当下脂肪肝的患病率可谓是在逐年上升,在脂肪肝的预防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罹患脂肪肝的高危人群有所注意与避免,对脂肪肝的防治是很有成效的,那日常生活中哪些人群需要警惕脂肪肝呢?
1.肥胖人群:体重严重超标尤其是腹围过大者罹患脂肪肝的可能性较大,因肥胖会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的大增加,进而使肝脏处于超负荷的工作,从而影响了肝脏的正常代谢能力,导致脂肪在肝内大量堆积,继而导致诱发肥胖性脂肪肝的发生。
2.长期酗酒人群:酒精主要通过肝脏解毒代谢,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有较强的毒害作用,使肝脏分解代谢脂肪的能力减弱,导致脂肪酸在肝脏过度蓄积,易造成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因此为自己的肝脏健康着想,勿贪杯、饮酒要适量而止。
3.营养过剩人群:在临床上多见于过量食用高脂肪、高糖等高热量的食品或出院后大补特补的病人,致使机体营养的失衡,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与合成,继而导致脂肪在肝内的蓄积,形成营养过剩性脂肪肝。
4.营养不良人群:多见于过度节食减肥的MM,因热量摄入的严重失调,导致热量及蛋白供应不足,机体就会动员、分解体内其他部位的脂肪,进而会使血液中脂肪酸的浓度增高,从而可打乱原本平衡的代谢状态,造成肝内脂肪蓄积而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5.上班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上班加班加点,饮食严重不规律化,早午餐合并、夜宵代替晚餐,快餐及高热量、高品味食品的经常摄入,导致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并且又严重缺乏锻炼,致使在体内剩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内及皮下,久之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相关链接:
脂肪肝患者吃什么菜好?
脂肪肝会变肝癌吗?
上一篇:什么原因可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
下一篇:活动期的乙肝患者不宜怀孕吗?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骨头汤喝多了会得脂肪肝吗8242
- 02. 肝功能检查前是否可以吃药?11385
- 03. 3·15诚信维权报道“大小三阳22天转阴”是否可信?8712
- 04. 乙肝患者能打乙肝疫苗吗?7758
- 05. 肝炎病毒的家庭消毒方法?8609
- 06. 丙肝吃饭传染吗?10261
热门阅读
- 01. 日常积极避免丙肝发生 要及时发现丙肝症状?
- 02. 大三阳常见疗法有哪些
- 03. 中度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 04. 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 05. 当心!扑热息痛给肝“下毒”
- 06. 轻度脂肪肝别胡乱用药 关键是饮食和控制体重
- 07. 戊型病毒性肝炎
- 08. 脂肪肝的表现是什么
- 09. 丙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10. 肝病饮食原则 适合肝病的8种食疗方法
图片推荐

广西:不良广告严重影响公信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最近公布,2004年广西卫生监督机构共监测各大中媒体发布的医疗广告1.29万多条(次),涉及各类医疗机构102家,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竞占总监测数的98%以上。 有关人士指出,

仪器测肝铁代替肝活检 减轻患者痛苦
今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地贫患儿大会暨国际地贫中心工作研讨会在广西柳州开幕。此次会议由国际地贫联盟、中国地贫联盟、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主办,广西优

庄辉: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幼师不会对孩子构成威胁
对于允许乙肝携带者当幼儿园老师这个规定,庄辉院士明确表示赞同。即使幼儿园老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进行乙肝病毒传播,对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构成威胁。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

肝掌、蜘蛛痣图片
肝掌、蜘蛛痣图片,肝掌与蜘蛛痣在临床上可谓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多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导致的激素灭活障碍所致,但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因此在诊断上应注意鉴别诊断,下面就一同来认识下肝掌及蜘蛛痣图片

怎样算是药物性肝炎
怎样算是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炎症性损害,是一种非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但它不具有传染性,通过停药,休息和保肝治疗后,一般很快可以痊愈。

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
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的。那么,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对此,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专家表示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因孕妇分娩方式,通常有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这两种分娩方式,故在临床很多乙肝孕妇都纠结与-该选择哪种方式分娩,那哪种分娩方式最适合乙肝孕妇呢?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专家表示

解酒药伤肝吗?
谈生意、朋友聚会、结婚宴请……应酬中喝酒是难免的,中国自古有一个“酒”的文化,而酒文化讲的就是一个“拼”字,拼酒多了,醉酒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之解酒药成了不少人的护身符,所谓的:身揣解酒药,喝酒无忌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