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干扰素对乙肝的治疗
表面抗原究竟能不能转阴?这是很多战斗在慢性乙肝战场患者心里的疑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绪清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答:“过去,在乙肝治疗上只关注谷丙转氨酶的下降。但随着乙肝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我们对乙肝治疗的疗效追求上早已不限于转氨酶的下降。从最新的欧洲《慢性乙肝治疗指南》可以看到,现在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分为3个层次,第一是理想目标——金牌,即达到表面抗原转阴甚至出现表面抗体,即俗称‘澳抗’转阴,也被认为‘临床治愈’;第二是满意目标——银牌,即实现e抗原转阴。第三是最基本的目标——铜牌,即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将病毒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但近些年的研究证明了表面抗原转阴并非遥不可及。今年在亚洲肝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结束5年后表面抗原清除率持续增加,达到12.2%。(治疗一年停药时为3%,随后逐年增高,第2年、第3年和第4年的数据分别达到6%、8%、11%。)表面抗原清除将显著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因此被国际学术界誉为慢性乙肝治疗中的“金牌”。
张绪清教授曾有个28岁的年轻男性患者小丁,他的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1984年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大三阳”),肝功能正常。2001年7月,复查发现病毒数量增加,谷丙转氨酶也升高,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1年,肝功能转正常,自行停药,结果2003年11月,病情复发,再次使用了核苷类药物治疗。但病情好转后,小丁出现耐药现象,之后换用另一种核苷类药物,但疗效不佳。2008年4月,在张教授的指导下,小丁开始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24周,e抗原转阴,36周时表面抗原转阴,更令人可喜的是出现了表面抗体,可谓是取得了慢性乙肝治疗的“金牌”。
西南医院感染科毛青主任介绍:“目前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两者的药物性质不同,作用机制各异,可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核苷类药物是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干扰素是兼具抑制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所谓的免疫调节就是通过激发自身的免疫力来抗击病毒。”
很多患者在面临选择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治疗时犹豫不定。那么选择干扰素和选择核苷类药物的差异在哪呢?患者如果选择核苷类药物,抑制病毒见效快,但一般需长期用药,停药易复发,且有耐药风险。干扰素抑制病毒不如核苷类药物那么快,但疗程有限(48周),实现e抗原转换或表面抗原转换后不易复发;在治疗过程中会有一些副反应,但大多副反应为一过性,停药后会消失。最新的国际权威指南,包括欧洲肝病指南、美国肝病指南、亚太肝病指南等都把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推荐。
毛青主任也表示:“表面抗原的转阴是所有乙肝患者所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并不鼓励所有的患者一味地去追求这个最理想的治疗终点。我建议无干扰素禁忌症的合适患者,特别是年轻、初治、女性、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首选长效干扰素进行治疗,以免给自己留下遗憾。”记者米琪
本文指导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主任毛青、副主任张绪清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治疗乙肝切忌断断续续8994
- 02.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乙肝8536
- 03. 乙肝病人要如何有效的治疗呢5867
- 04. 治疗乙肝 过尤不及8352
- 05. 分清三种状况,辩证治疗乙肝小三阳9072
- 06. 乙肝问答:乙肝治疗不能随意停药8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