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肝癌”主要杀手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8568次
乙肝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我国每年约有30多万人因肝病而死亡,其中一半是原发性肝癌。肝病中最为可怕的当属乙肝!
乙肝可怕之处有以下几点:
1.广泛的传播性: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很多,例如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医疗器械)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和性传播;
2.极大的危害性:由于乙肝传播广泛,使得人们‘谈肝色变’。尤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尤为深远!上学期间遭同学排挤,有好单位不能就业,恋爱时遭伴侣嫌弃,生育又会传给下一代,病情严重时,还会危害到自身健康甚至生命;
3.超强的隐蔽性:乙肝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阶段一:病毒携带、大小三阳→(约5~15年的时间)→阶段二:肝硬化、肝腹水→(约1~3年的时间)→阶段三:肝癌或直接死亡。阶段一到阶段二时间较长,而且没有明显症状,从外表上看乙肝患者,和常人无异。当病情发展到阶段二时,将会出现乏力、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这时候的这些症状已经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了,这个阶段将是战胜乙肝的最后机会。等到了阶段三,那么病情将难以控制。
4.极强的破坏性: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脏生存繁殖,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e抗原释放到肝细胞膜上,引起了人体免疫系统对这些抗原物质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会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反复坏死的肝细胞团状增生,导致肝功能丧失、纤维化,继而发生基因变异,形成肝硬化,更有严重者直接导致肝癌。
肝病专家指出:“治疗乙肝疾病刻不容缓,科学用药是关键”。乙肝患者应该及早采取科学、规范、准确的治疗,才能彻底地战胜乙肝疾病。
上一篇:乙肝妈妈必看小贴士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和10个注意事项10921
- 02. 儿童应补种乙肝疫苗 切莫因“疫苗门”拖延9261
- 03. 全国慢乙肝患者2000万 打疫苗可使传染“减速”8720
- 04. 乙肝大三阳的传播途径有哪些?8363
- 05. 浅析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8097
- 06. 乙肝要长期抗病毒治疗 选药时可遵循三少原则11714
热门阅读
- 01. 为何乙肝患者易肝功能反复异常 如何保护肝功能?
- 02. 指证脂肪肝的六大要犯
- 03. 肝腹水患者四大心理护理方法
- 04. 乙肝病人如何进行肝脏护理
- 05. 为什么乙肝治疗尽量不用降酶药?
- 06. 乙肝女性怀孕需注意啥
- 07. 乙肝大小三阳都有可能发生癌变
- 08. 如何预防肝硬化症状加重
- 09. 甲肝多复发 疲劳是“主谋”!
- 10. 揭秘造成肝脏损伤的两祸首
图片推荐

治疗肝硬化应该考虑以下六个方面
治疗肝硬化应该考虑以下六个方面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会产生很多并发症,甚至影响到人的寿命,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有很多中方法,其中有6点最为重要。 肝硬化是否可以治疗其实与所采用

乙肝患者贫血吃什么好?
最近气色不是很好,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贫血,不太严重,建议我在饮食上多吃些补血的食物,但食疗这块不太了解,出现贫血应该吃什么?乙肝患者贫血吃什么好? 鉴于上述患者的疑问,肝病专家指出:乙肝患者本身就

当心!药物伤肝会“潜伏”
提起肝病,很多人会想到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病,但临床上,我们也常遇到因服药不当引起肝损伤的案例。最近,我们科就收治了一位因服中药不当,诱发亚急性肝衰竭的64岁女性患者。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希望大家

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黄疸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但很多患者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黄疸?到底,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什么会出现黄疸?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黄疸严重吗?对此,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乙肝病毒携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 肝纤维化论坛精华
肝纤维化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年来无创诊断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为此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等联合主办了关于“肝纤维化诊断与分期”的继续教育课程。本次继续教课

今年我国肝病患者将继续得到公益防治
2016年我国肝病公益防治措施3月20日正式公布,广大肝病患者将继续得到援助医疗。 国家卫计委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数十万患者死于肝病及相关并发症,导致直接和间接损失达9000亿之多。当天,由中国

为何脂肪肝多是肥胖人?
目前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导致脂肪肝的病因有很多,其中肥胖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那么,到底为何脂肪肝多是肥胖人?对此,肝病原因专家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为何脂肪

西媒:美实施世界首例HIV阳性患者间肝移植手术
西媒称,在南非这个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区,很多潜在的器官捐献者都是HIV阳性患者,这使得这里做出了世界其他地区从未想过的决定:将HIV阳性死者捐献的肾脏移植到同样是HIV阳性的病人身上。在南非拥有了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