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胆型肝炎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9.1.13
浏览:
13563次
什么原因会导致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的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较长时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表现有黄疸较深,不易消退,自觉症状较轻,皮肤瘙痒或有灼热感,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淤斑,右胁胀痛,肝脏肿大,稍感乏力,口咽干燥,小便深黄,大便色浅或灰白。
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淤胆型肝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普通肝炎相似,但是以消退黄疸为主要目的。
1。熊去氧胆酸(UDCA)
减轻病人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增加毛细胆管碳酸盐分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促进黄疸消退。无明显毒副反应。最近有人提出UDCA可作为IFN治疗慢性丙肝的附加治疗药物。
2。苯巴比妥
为酶诱导剂,可诱导产生Y蛋白,增强其活性,促进胆红素由非结合性向结合性的转化,提高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酶活力和毛细胆管膜上Na-K-ATP酶的活力,促进胆汁酸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从而利胆退黄。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具有非特异性消炎作用,能增加胆汁流量,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具有退黄作用。
淤胆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可逐渐自愈,很少转为慢性。有一部分重症淤胆型肝炎,特别是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若黄疸持续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者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导致严重的后果。
上一篇:造成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原因
下一篇:婴儿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肝癌是沉默的疾病 远离诱发因素早发现早治疗8931
- 02. 部分“感冒”者应警惕肝炎11039
- 03. 肝炎患者的饮食搭配要注意10851
- 04. 肝气郁结脾胃虚弱怎么办?10488
- 05. 导致慢性肝炎复发的因素有哪些呢10149
- 06.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最伤肝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