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脂肪肝你了解多少 脂肪肝变肝癌只需几步
随着身边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逐渐增多,人们对它越来越不以为然,总认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不是真正的疾病,根本无需治疗。那么脂肪肝究竟是不是病,要不要治疗呢?
一、脂肪肝你了解多少?
简单说来脂肪肝是肝细胞内异常蓄积增多的脂质,主要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50%),其他脂类成分、糖原含量、蛋白质及水分也相应增加,但常伴磷脂/胆固醇酯比例下降。脂质是自然界中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物质,可分为脂肪和类脂两大类,脂肪即三酯酰甘油或称甘油三酯,类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其酯等。肝脏是机体脂类代谢的中心,它能合成和储存各种脂类,不仅供应肝脏,而且供应全身的需要。脂质成份在体内是处于相对平衡而又是不断变化的,它们在体内受饮食、营养、激素及肝功能状态等影响而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在肝脏与脂肪组织之间经常有甘油三酯的反复循环,而肝脏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但再酯化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几乎无上限,如此结果经常发生则导致肝脏甘油三酯的堆积,形成脂肪肝。过去医学界曾认为,脂肪肝是一种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不会引起肝炎和肝纤维化,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明,脂肪肝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二、脂肪肝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脂肪性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它包括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当前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也正不断攀升,且起病渐趋低龄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肝病,在我国亦有望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所以其流行现状也愈来愈不容忽视。数据表明,西方国家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患病率为60%~90%,亚洲国家略低,但呈现快速增长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在我国,虽然病毒性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脂肪性肝病却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有数据报告,白领中检出脂肪肝的比例已达到20%以上,且也有渐趋低龄化的倾向,更为严峻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已发展成为公共健康问题。
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都可以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一般与脂肪肝的程度及其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轻度单纯性脂肪肝可无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常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从而确诊脂肪肝。中度或重度脂肪肝特别是病程长、并发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明显,与其他慢性肝病一样,出现的症状无特异性,主要的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压迫感或胀满感,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脏表面光滑,边缘较圆钝,质地正常或稍硬而无明显压痛,肝功能酶学指标异常等,但肝脏肿大程度与病情轻重无关。
虽然肝活检仍然是诊断脂肪肝及其分型和分期的金标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肝活检诊断往往不太可行,因此,目前主要依据生化指标和肝脏影像学(B超、CT、磁共振)检查诊断。生化指标主要是血清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金标准”,通常脂肪性肝炎时伴血清转氨酶增高,但部分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血清ALT亦可增高,故生化指标亦难以与肝脂肪变程度相一致,因此影像学诊断成为十分重要和实用的临床诊断手段。目前国内外专家都推荐影像学检查作为脂肪肝诊断的重要方法。当肝脏脂肪化达到10%时实时超声图像便可出现异常,若肝脏脂肪变达到30%~50%以上时超声多可准确诊断。所以腹部超声检查简便、实用宜行。
三、脂肪肝有什么危害?
研究报告,长期大量饮酒,首先造成脂肪肝,然后可经酒精性肝炎和(或)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严重者发展为肝衰竭或肝细胞癌。在欧美国家中,大量饮酒(男>80g/天,女>40g/天)引起脂肪肝和肝硬化的时限分别为5年和20年,但有患者在小于上述饮酒量及饮酒时限时也发生了肝硬化。慢性嗜酒者中约57.7%发生了脂肪肝,20%~3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必须经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一中间阶段才会发生肝硬化,研究表明,部分NASH患者在初诊后10年内可发生进展性肝病和肝病相关死亡。此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相关事件也已成为影响脂肪性肝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我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而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现实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将预防保健与医疗工作相结合。
四、面对脂肪肝,我们应该怎么做?
培养健康行为:有研究表明,在相同年龄情况下,基本健康行为越多,健康状况越好。基本健康行为或生活方式包括,每日正常规律的三餐而不吃零食,每日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心理平衡与自我调适等。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防治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的膳食设计特点应该为:低热能,即不超过标准体重热能要求;低脂肪,烹调方式以蒸、汆、拌、煮;高蛋白,尽可能选用一些优质蛋白的原料;高纤维素,适量碳水化合物,选用粗糖,含糖量低、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多维生素,选用含维生素B、C丰富的荤素食物与水果;少盐忌刺激性的调料;食物品种多样化;少喝含糖饮料和果汁。一日三餐定时限量,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过量摄食、进零食(特别是甜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以免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
健身与增加运动:应根据自身情况,坚持参加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并持之以恒。避免养成久坐少动的习惯,就增加热量消耗而言,能坐则不躺,能站则不坐,能走则不站,能快则不慢。坚持体育运动可以培养正常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重视体检: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具体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以早期检出和发现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发展,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
然而,生活中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尚存在许多误区,导致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哪些人容易得脂肪肝?8911
- 02. “二手烟”可引发脂肪肝7647
- 03. 脂肪肝的病因及调理方法11300
- 04. 揭秘最伤肝6大恶习12816
- 05. 为什么上班族容易患上肝炎9333
- 06. 少吃少喝还得脂肪肝? 8类人易得脂肪肝8300
热门阅读
- 01. 恶心、乏力、腹痛小心急性丙肝
- 02. 有健脾养肝功效的几种食物
- 03. 吃什么可以预防脂肪肝?
- 04. 关于轻度酒精肝的治疗方法
- 05. 查体时会检测丙肝病毒吗?查出丙肝怎么办
- 06. 这些地方容易传播肝炎 预防肝炎学学安全饮食
- 07. 肝癌晚期骨转移莫惊慌
- 08. 解析肝血管瘤的预防保健
- 09. 哪些人要做肝穿刺活检 细数肝穿刺活检适应症
- 10.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是怎样的
图片推荐

肝脏位置图
肝脏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担负着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功能,但很多人不知道肝脏具体在哪个位置,对肝脏的功能也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通过肝脏位置图给大家详细讲解一

药物性肝炎有什么危害
网友咨询:我爸爸做完心脏手术后,很多朋友都关心他,手术后用药16种之多,后来去医院复查的时候肝功能受损,医生说是由于用药多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严重的话会发展为药物性肝炎,请问药物性肝炎有什么危害? 专

乙肝妊娠门诊助肝病妈妈诞二孩
昨日,33岁的乙肝患者付女士抱着还未满月的二胎宝宝,来到武汉脑科医院乙肝妊娠门诊复诊。当得知女儿的乙肝两对半和HBV-NDA结果均为阴性时,她开心得流下了眼泪。 原来,5年前,付女士因产后输血意外成

长期乏力小心肝出了问题
乏力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脾不好的人容易乏力,但是这种乏力容易恢复。调养一段时间,疲劳感就能得到有效缓解。如果长期的感到乏力,就要考虑是否肝出现了问题。 中医认为肝主筋,筋和肌

转氨酶高不治疗会怎样
转氨酶高不治疗会怎样?转氨酶高是临床常见现象之一,一些患者总是因升高程度不是很明显、或尚无临床不适表现,而认为无大碍、不注重治疗,并不关心其后果,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转氨酶高不治疗结果会怎样?

预防肝癌的七字方针
预防肝癌的七字方针?肝癌是临床常见的、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均应及时做好肝癌的防范措施,对此,肝病医院专家表示:要想有效预防肝癌,大家需做好“管水、管粮、防肝炎”。 预防肝癌的

熬夜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吗?
晚上11点-凌晨1点,是肝脏排毒的时间。 当下,人们面临高负荷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加班、熬夜可谓是较为普遍,对于肝脏不好的患者来说,熬夜对病情是不利的,那熬夜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吗?对此肝病专家给大家作出

抗乙肝病毒中药有哪些?
网友咨询:抗乙肝病毒中药有哪些?患有乙肝要做抗病毒治疗,医生给开抗病毒治疗的西药,吃了很长的时间一直没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很大,又很贵。现在不想吃西药抗病毒,想改吃中药不知道可以吗?抗乙肝病毒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