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减少?乙肝病毒6个传播误区
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感染了乙肝病毒,同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随着乙肝病毒的普及,乙肝病毒感染人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有所减少。然而,乙肝病毒携带者依旧不能忽略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才能避免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所下降
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数据是199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结果,当时的感染率是9.8%。根据卫生部2005年最新统计结果,感染率已降至7.2%,目前乙肝病毒携带者已下降至9300万。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身体没有病但血液呈表面抗原阳性,这类人在乙肝患者中占到了70%至80%,这些人有传染性,但是他们的肝功能正常,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治疗,不要服药,不要隔离,可以正常工作,而倍受歧视的正是这类人群,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敢恋爱、结婚或生儿育女。产生乙肝歧视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乙肝有传染性,可转化为肝硬化、肝癌,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据统计,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每年仅有0.25%至0.4%的病人会变成乙型肝炎患者,而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会变成乙肝病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不断增加,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都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得病。那么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呢?
切断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染、母婴传染、父婴传染、医疗器械传染、性接触等途径传染,日常工作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非常小,基本等同于健康人,所以只要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是不会被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的。所以健康人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一起工作,虽然会共用办公桌、椅、门、窗、电话及书写工具等,但均属间接接触,一般不会被传染,只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餐饮具及洗漱用具要单独使用,不要与其他人混用。
针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人,应注意加强自身保护,当打预防针时切勿一家人共用一个针管,或只换针头,不换针管。当口腔发生糜烂、溃疡或消化道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易发生感染。食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品,也可由此“门户”进入血液循环发生感染。另外如果携带病毒的是已婚男性,那么在传染期间应注意保护对方,使用避孕套既可减少对妻子的传染,还可做到计划生育,两全其美。
家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要分开。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经常消毒。人们大多只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却忽略了摸过钱票的手是脏的,或将钱票等与花生、瓜子等零食置于同一衣袋中,食入后有可能被感染。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人一定要避免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专家建议大家应及时的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首先要切断以上途径,日常生活的接触一般不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事实上,由于社会对于乙肝病毒错误宣传,使人们对于乙肝传播存在很多误区。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播误区:
误区一:吃饭可传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不经肠胃道传播,乙型肝炎不是肠胃道传染病。共餐、共用食具不会传染,一家人不需要分餐。口腔、食道没有破溃也不通过消化道传染,平时生活中吃饭、握手是不会传染的。
误区二:蚊子会传播。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只能存活48小时,而蚊子吸血的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上,所以蚊子叮咬不会传播乙肝。
误区三:不能生子。目前没有通过精子或卵子遗传乙肝的证据,因此后代的乙肝与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直接关系。
误区四:空气可传染乙肝。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染,同室工作、交谈不会被传染。
误区五:接吻可传染。含有乙肝病毒的唾液由鼻腔或口腔接种不能使猩猩感染,故接吻一般不会发生传播。
误区六:乳汁传染。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新生儿经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体内已经有了保护性抗体,迄今并未证明母亲哺乳可以发生传播。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要踏入以上误区,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只要切断传播途径,注意日常防护即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当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与乙肝病毒抗战,良好的心态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的康复有很大作用。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携带者要注意什么 定期复查肝功能要牢记10476
- 02. 急性肝炎期严禁性生活7501
- 03. 乙肝检查事项 你知道多少5007
- 04. 大三阳应该如何预防8271
- 05. 乙肝大三阳患者适合吃的6种水果9409
- 06. 乙肝小三阳怀孕会遗传么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