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 乙肝“治本”之法
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类药物。核苷类病毒抑制比较强,口服方式方便,不良反应比较少,比较廉价;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较多,适用人群比较窄,治疗费用比较高,疗程相对固定。
每个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和适用人群,在抗病毒治疗中恰当应用都能够发挥明显的作用。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到乙肝患者的病情信息、家族史、个人史情况,并且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应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有创性"的治疗方法,如果肝脏损伤到一定的程度,失去了干扰素治疗的最佳时机,或发现肿瘤、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都适合用替比夫定(素比伏)等核苷类药物来进行抗病毒治疗。
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抗病毒治疗为众多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经过正规的治疗,进入肝硬化的病例明显减少,基本上达到了乙肝治疗的长远目标。
截至目前,乙肝治疗的现状是部分乙肝患者能够治愈而大部分病情能够得到明显的控制。这里也涉及到乙肝治疗的目标,对于广大乙肝患者而言,明确自己能够实现什么样的治疗目标是正确治疗乙肝的前提条件。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提到,乙肝病毒的清除或长期抑制应作为乙肝治疗的首要目标,总体上应预防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在乙肝治疗中很多患者常常把肝功能恢复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终点。
抗病毒治疗到什么阶段可以停药呢?
乙肝的治疗长远目标是保证肝脏避免受到炎症侵犯,进而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保持良好肝脏的形态,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目前,抗病毒治疗并不是要实现肝功能正常,而是要通过抗病毒达到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HBeAg和HBsAg发生转换。抗病毒治疗停药也与用药类型及患者抗病毒基线水平有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彻底治愈的目标。
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往往涉及到血清学、生化学、病毒学三个方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停药的原则是:HBeAg阳性乙肝患者连续二次间隔6个月监测,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阳性转换为HBeAb阳性),HBV DNA检测不到,肝功能恢复正常;HBeAg阴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疗程更长,但若连续三次间隔6个月以上检测HBV DNA均为阴性,也可考虑停药观察。
无论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乙肝,停药后的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HBV DNA,如果出现反弹,要考虑继续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相对于中医药保肝治疗比较系统,就是因为在治疗方法和临床观察等循证医学方面都比较科学和正规。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乙肝患者应保证12周随访一次,以便临床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肝功能不正常需重视 防肝癌从警惕肝炎入手7422
- 02. 乙肝病人认清三大盲区,正规治疗可结婚生子8280
- 03. 乙肝患者五大困扰9693
- 04. 2016世界肝炎日:干扰素与核苷类药物不要一起使用12427
- 05. 了解乙肝从解析肝脏的功能入手8927
- 06. 不幸得了乙肝 用中医来治疗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