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肝病知识肝病健谈 → 中医谈祛湿养脾胃举报

中医谈祛湿养脾胃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2       浏览: 9628次

  中医学理论将一年分为五季,在夏末秋初之间,划出一个“长夏”,时间具体指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4个节气。立秋后,气候还有“秋老虎”,此期被人们视为夏季延长期,故称长夏。湿,是长夏气候的特点,特别容易损伤人的脾胃功能、侵犯肌肤筋骨。中医五行理论认为,长夏季节的“湿”,与人体五脏中的“脾”相对应。因此,防病要提防“湿邪”入侵,长夏养生,注意除湿健脾。那么脾湿怎么调理?在了解脾湿怎么调理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脾湿有什么症状?

  湿与脾

  脾湿有什么症状?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六气”。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就成了致病因素,变成“六邪”。六邪致病多与季节相关,长夏对应湿邪。湿气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最易伤脾土。

  湿与脾的关系密切。脾是中医所讲的五脏之一,五行属土,脾土与长夏对应。运化食物和水液,是脾的重要功能。脾的特点是喜燥、恶湿,如果外在湿邪侵入人体,困遏脾气,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闷热天气,人容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倦怠等症状,就是“湿困脾”导致的。反过来,如果脾气虚弱,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这是“脾生湿”。

  脾湿有什么症状?一般认为,湿聚为水,水停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痰饮是指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即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痰饮一旦产生,可随气流窜致全身不同部位,四季均可发病,且伤人缓慢、难以觉察,引起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头晕目眩等症状。由于它在临床上形成的病症繁多,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脾湿怎么调理——健脾养胃

  《黄帝内经》曰:“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加之漫长的夏季对脾胃的损耗,人们仍需祛湿调养脾胃,以适应自然界由“长夏”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使气血随之收敛。改善增强胃肠功能,防止秋季病的侵袭,也为冬季贮存体能积储能量。

  脾湿怎么调理?因此长夏季节需要健脾养胃,采用健脾养胃的中药益气健脾、和胃化积、理气除满。用于脾气亏虚、积滞内停所致的腹胀、痞满、乏力、纳差、面色萎黄、胃脘痛、嗳气、便溏、腹泻等。

  在阴阳五行中,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而秋主肺,秋燥之邪易伤肺,所以秋天要养肺。但中医的养生原则是“虚则补其母”,所以要解决好肺脏问题就先要补好它的“母”脾胃。因此健脾养胃的调理项目也是为秋季养肺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签:中医  脾胃  
图片推荐
    意大利科学家证实咖啡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肝病

    意大利科学家证实咖啡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日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国际肝病会议上,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经常饮用咖啡或可使肠壁渗透性减弱并可能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同时,在某些情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几率大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几率大吗?

    车女士、王先生、李先生都是今天在门诊上,被检查出来的乙肝人群,他们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是他们都比较关注转阴问题,能不能转阴?如何转阴?比了解病情现状还关心,可以看出大部分乙肝人群的心声,那究竟乙
    配偶患“乙肝” 离婚有理?

    配偶患“乙肝” 离婚有理?

    “无论生老病死,无论贫富贵贱,你都愿意与她(他)不离不弃吗?”  婚后,当你发现配偶患有重大疾病时,应该互相照顾、患难与共,还是要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大难临头各自飞”?  近日,同安区法院受理
    乙肝潜伏期的特点?

    乙肝潜伏期的特点?

    乙肝潜伏期有哪些特点?因乙肝病毒感染后,人体并不会马上有所不适,而是多会潜伏一段时间,不宜被感染者所察觉,故大家及时了解“乙肝潜伏期的特点”,对乙肝的自我检测是十分有益的,那乙肝潜伏期有哪些特点呢? 
    李小毛:合并重型肝炎产妇更适合剖宫产加子宫切除

    李小毛:合并重型肝炎产妇更适合剖宫产加子宫切除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情复杂,发病急,进展迅速,短期内即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一旦病情发展到晚期,治疗效果不佳,而且预后差,早期识别并及时运转是现阶段降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死率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山大
你是怎么知道肝囊网的?
  •   
  • 联系QQ 在线留言
    文章调用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