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肝病知识肝病传播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举报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9.1.4       浏览: 12144次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naryBiliaryCirohos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郁积性疾病,主要累及中年女性。病理上表现为时间胆管和间隔破坏,伴汇管区和汇管周围炎症,继之纤维化,最后发生肝硬化。病因未明,免疫异常是最可能的发病机制。去氧胆酸是安全有效的内科治疗,进展型病例最终可能需要接受肝移植。

  流行病学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估计发病率为每百万人中40-150人,有区域性聚集现象。但有认为各地报告的发病率不同,可能主要由于健康筛查和肝试验评价的差异,而非真正的地区差异。

  本病主要发生于女性,男性病例仅占10%。80%以上患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上。有家族史者发病率明显升高。本病患者的第一代后代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570倍。

  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未明,但一般认为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证据表明,本病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异常。

  细胞免疫异常主要表现为:

  ①大多数患者胆管上皮细胞表面有HLA异常表达;

  ②胆管破坏区和门脉周围炎症区内有淋巴细胞存在,基因分型属CD4和CD8;

  ③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出现自身反应性T细胞(autoreactiveTcells),刀豆凝集素引起的细胞抑制呈异常改变;④本病患者特异性T细胞受体并无明显选择性,但细胞内粘连分子(ICAM-1)在许多上皮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损伤区呈高表达。这些分子可能作为辅助因素,促进破坏性淋巴细胞与其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体液免疫异常主要表现为抗线粒体抗体(AMA)及其相关抗原。90%以上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目前已知,由此种抗体识别的抗原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一些酶复合体的E2成分(E2component),这些酶复合体包括苹果酸脱氢酶复合体(PDC)、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草酰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抗线粒体抗体针对的主要抗原是PDCE2。

  目前认为,PBC时,异常表达HLA的胆管上皮细胞表面有酷似E2成分的抗原决定簇,使这些胆管上皮细胞成为T细胞攻击的目标,从而引发胆管损伤。

  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其经过分为下列4期。

  第1期:又称为胆管炎期(Ludwig)或炫耀胆管损害期(Scheuer),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破坏,累及间隔胆管和叶间胆管。损害常为局灶性,直径约100mm大小。汇管区通常因淋巴细胞偶有少数中性粒细胞或嗜酸细胞浸润而扩张。该期肝实质一般未受累。

  第2期:又称胆管增生期(Scheuer或)汇管周围期(Lugwig)。炎症从汇管区扩展到肝实质内,形成所谓界面性肝炎(Interfacehepatitis)或碎屑样坏死。可见胆管破坏和小胆管增生。

标签:原发性  胆汁  肝硬化  硬化  流行  流行病  发病  机制  
图片推荐
    夫妻相继割肝救儿子 父亲获评“东莞好人”

    夫妻相继割肝救儿子 父亲获评“东莞好人”

    为了挽救自己身患先天性胆道闭锁儿子肖体政,肖坤庆与妻子先后捐肝救子,这对夫妻故事感动了无数的民众。昨日,在2016年首场东莞好人入选名单发布仪式传来好消息,肖坤庆获得东莞好人称号。  29人入选东莞好
    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

    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

    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因乙肝治疗、护理不当,是可以向肝硬化转化的,故在临床“乙肝转肝硬化如何确诊”一直都备受大家关注,那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呢?  乙肝转肝硬化如何判断?专家表示:乙肝转肝硬化,大家可
    丙肝口服抗病毒药或明年初上市

    丙肝口服抗病毒药或明年初上市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将眼光投向旅游医疗。近期,一些旅行社甚至推出了面向国内丙肝患者的海外医疗套餐,帮助丙肝患者出国获取高效药。6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专家提
    小三阳应该重视定期检查

    小三阳应该重视定期检查

    小三阳应该重视定期检查 我国乙肝患者人口众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小三阳患者,而在大家的认识当中,普遍认为小三阳比大三阳病情要轻,很多患者在知道自己是小三阳以后也会选择不去治疗,也没有定期检查,其实这种观
    休息不好会影响肝功能吗?

    休息不好会影响肝功能吗?

    网友咨询:最近单位组织体检,结果出来后医生说我的肝功能有些不正常,我很担心,以前检查肝功能都是正常的,为什么这次却出现问题,是不是由于我最近工作忙,休息不好引起的。我想请问专家,休息不好会影响肝功能吗
    母乳喂养分情况 彭劼谈妊娠期慢乙肝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母乳喂养分情况 彭劼谈妊娠期慢乙肝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慢性乙肝和妊娠相互影响,慢乙肝能增加产科并发症的危险,妊娠反过来又会加重原有的肝损伤,所以妊娠期抗病毒治疗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彭劼教授在参加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的《乙肝病
    2015年中国乙肝疫苗批签发数据分析

    2015年中国乙肝疫苗批签发数据分析

    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当安全、有效、足量的乙型肝炎疫苗提供接种使用时,肯定将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卫生部儿童免疫计划接种程序: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6月分别接种第2、3针。
你是怎么知道肝囊网的?
  •   
  • 联系QQ 在线留言
    文章调用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