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盯紧甲胎蛋白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8716次
病例1山东患者罗先生,发现乙型肝炎12年。2006年8月,体检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为正常值的5倍,在当地医院行超声和增强 CT检查,没有发现肝脏肿瘤。1个月后,AFP升至正常值的11倍,再次行CT检查,仍未发现异常。3个月后,AFP进一步升高至正常值的27倍,CT检查仍显示正常。多次CT检查均未发现问题,让患者放松了警惕。 6个月过后,AFP升高到了正常值的45倍,来我院行CT检查,发现左肝的癌灶已长到了直径3.2厘米大小。
病例2北京患者唐女士,也是一位乙型肝炎患者,每3~6个月定期查体。今年5月发现AFP突然增高,至正常值的20多倍,行增强CT检查,未发现肝脏肿瘤。去另一家医院检查,复查AFP和增强CT,AFP与第一家医院的一致,增强CT也未见肝脏异常病灶。遂来我院就诊,肝动脉血管造影加碘油染色试验显示,肝脏右叶近胆囊处有一直径为0. 9厘米的肝癌灶。唐女士从发现AFP升高到接受有效治疗,用了不到2 周的时间。
上述两位肝病朋友虽然都是在肝癌的较早期获得了明确的诊断,但比较他们获得诊断的过程,却让人有不同的感受。罗先生在发现AF P升高,而且是逐渐升高时,只满足于一家医院的多次CT没发现明显异常,而没有到其他医院复查,或考虑行其他更为灵敏的检查,导致肝癌长到了一定大小才被发现,错过了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时机。比较而言,唐女士更幸运,发现AFP升高即穷追不舍,把直径小于1厘米的肝癌擒了个正着,为获得好的远期疗效和采用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
AFP是可在正常人血清中检测到的一种糖蛋白,水平很低。慢性肝病在活动期(以转氨酶波动性升高为主要特点),一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机体为了修复坏死的肝细胞,需要启动肝细胞再生机制。肝细胞再生比较活跃时,可有轻度的升高,一般不超过100ng/L,且波动与肝病的转归密切相关。妊娠妇女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患者也有明显的升高。
发生肝癌时,由于肝癌细胞产生AFP的能力强,血液中AFP常有明显且进行性的升高,因此,血液中AFP升高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重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肝癌都产生AFP,能够产生AFP的肝癌约占70%,而且产生AFP的能力迥异,其中,约10%的肝癌仅产生低水平(30~100ng/ml)的AFP。一般来讲,AFP升高的幅度与癌灶大小和病情早晚无明显的关系。当由其他线索高度怀疑肝癌时,AFP 正常或水平较低绝不能作为排除肝癌的理由。乙型肝炎等慢性肝病患者是肝癌的好发人群,应定期检查AFP、超声甚至增强CT,以期在肝癌发生发展的早期明确诊断。AFP升高常常是肝癌的第一信号。
发现AFP升高时,最好是选择另一家医院进行复查,以排除检验误差等情况。当AFP的浓度进行性升高,特别是升至较高水平时,基本可排除肝功能波动导致的肝细胞再生活跃等因素,应高度怀疑肝癌,需要行进一步检查。在肝癌发生发展的初期,因癌灶较小、位置隐匿等原因,常规的超声和CT检查不一定能够发现,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应行血管造影和碘油染色试验等进一步检查。
AFP除了能够帮助诊断肝癌,还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AFP 高的患者,治疗后如能逐步降低为正常水平,提示肝癌的治疗是完全和彻底的;如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继续降低,或又开始升高,则高度提示肝癌有残留,或存在其他尚未发现的肝癌灶,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果治疗后AFP降低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升高,则提示肝癌有复发或再发,应积极诊断和治疗。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即便是肝癌得到了彻底的清除,治疗后AFP也不会很快降低为正常,通常的规律是每一周下降50%,直至降至正常。
总之,AFP升高常常是肝癌发生发展的第一信号,也是评价治疗效果最灵敏的指标,还是肝癌复发或再发的“晴雨表”。对于AFP明显升高的肝癌患者而言,这个预警信号是不幸中的万幸。抓住它,千万别放松!
病例2北京患者唐女士,也是一位乙型肝炎患者,每3~6个月定期查体。今年5月发现AFP突然增高,至正常值的20多倍,行增强CT检查,未发现肝脏肿瘤。去另一家医院检查,复查AFP和增强CT,AFP与第一家医院的一致,增强CT也未见肝脏异常病灶。遂来我院就诊,肝动脉血管造影加碘油染色试验显示,肝脏右叶近胆囊处有一直径为0. 9厘米的肝癌灶。唐女士从发现AFP升高到接受有效治疗,用了不到2 周的时间。
上述两位肝病朋友虽然都是在肝癌的较早期获得了明确的诊断,但比较他们获得诊断的过程,却让人有不同的感受。罗先生在发现AF P升高,而且是逐渐升高时,只满足于一家医院的多次CT没发现明显异常,而没有到其他医院复查,或考虑行其他更为灵敏的检查,导致肝癌长到了一定大小才被发现,错过了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时机。比较而言,唐女士更幸运,发现AFP升高即穷追不舍,把直径小于1厘米的肝癌擒了个正着,为获得好的远期疗效和采用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
AFP是可在正常人血清中检测到的一种糖蛋白,水平很低。慢性肝病在活动期(以转氨酶波动性升高为主要特点),一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机体为了修复坏死的肝细胞,需要启动肝细胞再生机制。肝细胞再生比较活跃时,可有轻度的升高,一般不超过100ng/L,且波动与肝病的转归密切相关。妊娠妇女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患者也有明显的升高。
发生肝癌时,由于肝癌细胞产生AFP的能力强,血液中AFP常有明显且进行性的升高,因此,血液中AFP升高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重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肝癌都产生AFP,能够产生AFP的肝癌约占70%,而且产生AFP的能力迥异,其中,约10%的肝癌仅产生低水平(30~100ng/ml)的AFP。一般来讲,AFP升高的幅度与癌灶大小和病情早晚无明显的关系。当由其他线索高度怀疑肝癌时,AFP 正常或水平较低绝不能作为排除肝癌的理由。乙型肝炎等慢性肝病患者是肝癌的好发人群,应定期检查AFP、超声甚至增强CT,以期在肝癌发生发展的早期明确诊断。AFP升高常常是肝癌的第一信号。
发现AFP升高时,最好是选择另一家医院进行复查,以排除检验误差等情况。当AFP的浓度进行性升高,特别是升至较高水平时,基本可排除肝功能波动导致的肝细胞再生活跃等因素,应高度怀疑肝癌,需要行进一步检查。在肝癌发生发展的初期,因癌灶较小、位置隐匿等原因,常规的超声和CT检查不一定能够发现,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应行血管造影和碘油染色试验等进一步检查。
AFP除了能够帮助诊断肝癌,还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AFP 高的患者,治疗后如能逐步降低为正常水平,提示肝癌的治疗是完全和彻底的;如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继续降低,或又开始升高,则高度提示肝癌有残留,或存在其他尚未发现的肝癌灶,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果治疗后AFP降低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升高,则提示肝癌有复发或再发,应积极诊断和治疗。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即便是肝癌得到了彻底的清除,治疗后AFP也不会很快降低为正常,通常的规律是每一周下降50%,直至降至正常。
总之,AFP升高常常是肝癌发生发展的第一信号,也是评价治疗效果最灵敏的指标,还是肝癌复发或再发的“晴雨表”。对于AFP明显升高的肝癌患者而言,这个预警信号是不幸中的万幸。抓住它,千万别放松!
下一篇: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现代放疗治疗肝癌成热点9125
- 02. 晚期肝癌患者宜移植肝脏8418
- 03. 肝癌治疗术后的关键在于预防复发8480
- 04. 肝移植患者引流液分析8198
- 05. 肝细胞再生能力强7510
- 06. 肝癌化疗副作用有哪些 护理要特别做到这几点11232
热门阅读
- 01. 肝功能正常肝病也发展为肿瘤 无症状肝病更凶险
- 02. 肝癌有哪些外科临床症状?
- 03. 脂肪肝吃什么药好?11种中药秘方最补肝
- 04. 肝癌病人生活有效的护理
- 05. 乙肝大三阳的日常注意要点
- 06. 肝硬化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
- 07.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08. 乙肝深陷难治疗现状 乙肝治疗遵循6大戒律
- 09. 你了解脂肪肝疾病的分类吗
- 10. 怎样喝酒不伤肝?
图片推荐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
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清明养肝多吃“黑”!
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
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