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中的“战略战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尽管我们说过,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切忌盲目用药。但对转氨酶长期异常,病毒复制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把乙肝病毒当作“敌人”,那么,由于“敌人”的大量复制,已经造成“我方”肝细胞的损害,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这会儿,我们可要拿起抗病毒药物这个“武器”去打“敌人”了。乙肝病毒这个“敌人”可狡猾了,我们在和它作战时,也要懂得一点儿“战略战术”。 不要轻视“敌人” 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许多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因此,使得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听从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这种“轻敌”的思想常常导致患者到了病情严重时,甚至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才不得不就医,因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不像感冒发烧或腹泻,患者本人不能根据自己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治疗。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还有一种“敌人”不能轻视,就是假“小三阳”状态。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的“小三阳”状态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病毒几乎无复制,肝功能正常,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无须治疗。但部分“小三阳”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其原因可能是感染了一种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这样的“小三阳”患者尽管血清中的e抗原阴性,但体内的病毒没有“冬眠”,它们也像“大三阳”一样在体内不断地复制(HBV DNA阳性),病情仍可不断进展。患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导致进行性肝病。
因此,这样的患者体内的病毒仍需要抗病毒治疗。经过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的复制会很快被抑制,肝细胞的坏死也就随之停止了。 要掌握“战机” 与乙肝病毒“作战”的最佳时机是HBV DNA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ALT在100~400单位/升左右。许多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出结论:ALT正常的乙肝患者疗效较差。因此,在肝功能正常时过早“出击”,由于体内免疫系统的“积极性”没有发动起来,不仅不能控制“敌人”,还容易“暴露”我们的“武器”,使敌人“想”出对付我们的办法,即发生病毒变异,产生耐药。如果我们“出击”太晚了,“敌人”对我们的肝脏破坏得太厉害了,尽管我们使用抗病毒药物这个“武器”能够暂时控制住“敌人”,但肝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修复了。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为了给进一步的手术或治疗赢得时机,也可先使用抗病毒药物,把“敌人“打退”。 不要害怕“敌人” 一些患者过于害怕“敌人”,尤其害怕病毒的变异。所以,尽管“敌人”已经给我们的肝脏造成了破坏,但就是不敢拿起“武器”和敌人斗争。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可怕的。
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这是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得以生存。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因此每年都要制造出新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使用青霉素治疗一段时间,细菌就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这就是细菌发生了变异的结果。乙肝病毒也是这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病毒就会发生变异,使其对这种药物发生了耐药。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尽管目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种类较少,但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新药物逐渐上市。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要会使用“武器” 我们在打击敌人时,如果武器很多又很好,足以消灭敌人,我们当然可以机枪、炮弹一起上,把敌人彻底消灭。但如果我们的武器很少,又不能把敌人打跑,我们就需要节省武器,牵制住敌人,先用机枪,再用大炮。和乙肝病毒“作战”也是一样。现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还很少,如果我们不论“战机”,不管“武器”,干扰素、拉米夫定一起上,甚至再加上阿糖腺苷、泛昔洛韦什么的,尽管一时“敌人”缩了头,但等到敌人“变了脸”,对这些“武器”都产生了耐药性,我们可就没辙了。还有,用了那么多的“武器”,万一产生了副作用“伤”了自己,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所以,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应盲目联合应用,而应采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物的序贯治疗方法,但更换药物的最佳时机和品种仍在研究之中。 不要对“敌人”放松“警惕”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不要因为肝功能正常了,乙肝病毒DNA转阴了,我们也就对“敌人”放松“警惕”了。因为目前的药物还不能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尽管病毒被抑制住了,但这些“敌人”还在体内,它们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异,再次对肝脏进行破坏活动。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或达到疗效停药后,都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敌人”的“动向”。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要和“敌人”打“持久战” 由于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能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因此目前国际上推崇的治疗方法就是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长期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和乙肝病毒打“持久战”。一般的抗病毒药物半衰期是十几小时,长效干扰素半衰期可达到4~5天,因此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每天用药,或每周用药。不能今天服药,明天漏服;或者想起来就治疗,忘记了就停药;也不能刚刚达到初步疗效就停药。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要坚持持久的治疗,使乙肝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况,最终达到HBV DNA阴转,肝功能恢复,e抗原阴转,并出现e抗体的病毒“冬眠”状况,使肝细胞得到保护。 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出现的“曙光”,一些药物已经能够控制病情,一些药物正在研究和开发。但仅靠这些抗病毒药物作“武器”,不讲究“战略战术”地一通瞎“打”,很有可能没有战胜“敌人”,反倒伤了自己。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治疗中病毒出现反弹是耐药吗8983
- 02. 05年版《慢乙肝防治指南》关于并发症的治疗7098
- 03. 乙肝两对半245阳性是否需要治疗8304
- 04. 中医如何治疗乙肝9211
- 05. 乙肝哪些表现提示耐药?7063
- 06.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2007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