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乙肝 别忘了免疫控制
感染上乙肝病毒就意味着一辈子和乙肝结下“不解之缘”了吗?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临床上,虽然大部分人因此成了慢性乙肝,但的确有些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还是可以很快在临床上获得治愈。为什么会有这种迥然不同的境遇呢?
这主要是因为人体的免疫功能差异造成的,如果人的免疫系统不健全,在低幼龄感染上乙肝病毒,就会给其更多的“可乘之机”,带来很难清除的慢性感染的后果。因此,治疗慢性乙肝,在抗病毒的同时,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表面抗原转阴或转换是目前乙肝治疗的最优结果。
持久免疫控制,慢性乙肝治疗的“利器”。抗病毒治疗的逐渐成熟是一方面。如今,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率,继而提高部分患者表面抗原的转阴和转换的发生率,成为应对乙肝的关键途径,可以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几率,改善长期预后。
不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光靠抑制病毒的治疗还是不够的。陈新月教授介绍说,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来看,乙肝病毒之所以持续感染,主要是机体缺乏有效的免疫控制。如果调动了有效的、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被感染细胞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获得持续清除,而且这种免疫控制的效果是不依赖于药物的,即在停药后疗效依然能够维持。因此,慢性乙肝的治疗单纯靠抑制病毒是不够的,实现持久的免疫控制才是关键。
长效干扰素,让患者新希望。
这种干扰素能够维持有效且平稳的药物浓度,只需一周注射一次。也就是同年,在推出的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被推荐应用于治疗慢性乙肝。在长效干扰素相对有限的疗程治疗后,如获得持久免疫控制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治疗终点”免于可能的终生治疗,这类患者长期随访可以看到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明显降低,且获得表面抗原的清除或转换(理想的治疗终点)的几率也明显提高。
同时,最新临床研究显示,长效干扰素良好疗效的获得,将更有赖于个体化治疗,而通过表面抗原和e抗原等指标的定量监测手段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非常有意义。如在治疗期间的特定时间点(如24周),对患者施行表面抗原定量监测等多指标监测,可了解患者对长效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情况,并通过调整治疗策略,比如延长疗程、或加用核苷类药物联合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疗效,达到更高治疗目标。而患者也可以从“看得见”的治疗效果中获得治疗信心,不轻言放弃,从而最终达到乙肝攻坚战的胜利。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中医治疗乙肝的效果究竟怎么样4457
- 02. 肝病用药谨防误区8998
- 03. 并非所有乙肝大三阳都需要治疗!9303
- 04. 乙肝治疗多年不愈怎么办?7922
- 05. 乙肝治疗不要惧怕病毒变异8198
- 06. 乙肝变成肝硬化,也要抗病毒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