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药物应该使用在15年以上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9656次
治疗乙肝病毒的根本目的和终极指标是清除cccDNA,cccDNA名字为共价闭环DNA,乙肝病毒的基因(DNA)是有两条螺旋状DNA链(一条正链,一条负链)围成的环形结构,较长的负链形成了完整的环状,较短的正链没有闭合,呈半环状。感染肝细胞后,正链以负链为“模板”复制延长,形成完整的环状的双股DNA即cccDNA。可以把cccDNA看作是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和核心。共价闭环DNA(cccDNA)在慢性乙肝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惜的是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尚难以撼动cccDNA,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均不能直接清除cccDNA,而须依赖机体的免疫系统。研究表明,在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机体清除感染cccDNA的肝脏细胞需14.5年。在这个过程中,抗病毒治疗可阻断cccDNA的再循环,降低cccDNA再产生。依照目前治疗乙肝的水平,最易达到的目标是获得“铜牌”,即乙肝病毒DNA转阴,较难达到的目标是乙肝病毒e抗原消失、e抗体形成(获得银牌),极难达到的目标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获得金牌)。HBsAg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其最早在澳大利亚被发现,曾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澳抗”。 HBsAg 是病毒的包模。血液中化验出HBsAg,说明机体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清除与cccDNA存在一定相关性,清除HBsAg是cccDNA水平显著降低的标志,而HBsAg清除一直以来都被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目标及“治愈”标志,其实乙肝治疗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彻底清除cccDNA,目前国内一些权威医院正在将肝组织学中cccDNA的检测推广至临床,在这努力尚未推广至临床之前,清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依然是治疗的最终目标,研究显示,HBsAg(-)患者14年死亡率显著低于HBsAg(+)患者。HBsAg(+)患者肝硬化或肝癌死亡风险远远大于HBsAg(-)患者。HBsAg清除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50岁后获得HBsAg血清转换的患者预后不及50岁前获得HBsAg血清转换者。显而易见,HBsAg清除越早,患者预后越好。但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的HBsAg清除率均不理想。
下一篇:乙肝患者的分类与治疗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抗病毒 安全摆首位7429
- 02. 《中国乙肝治疗指南》本月出台8154
- 03. 西药抗乙肝病毒有利弊 中医治疗乙肝也有手段8229
- 04. 乙肝治疗必经的三个阶段10549
- 05. 乙肝治疗忌急功近利8717
- 06. 乙肝患者平时吃什么食物对治疗有利4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