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掌握的乙肝预防知识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3
浏览:
7537次
问:什么是乙型肝炎?
答: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脏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转为慢性,少数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问:乙型肝炎的危害?
答:据统计,我国每年乙肝新发病人数约50万人,占全国传染病发病报告总人数的1/4。大多肝硬化、肝癌从乙型肝炎发展而来。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的一个重要因素。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也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乙肝对部队官兵健康影响也较大。
问:乙型肝炎如何预防?
答:加强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饮食行业、保育员等特殊行业人员的管理。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母婴阻断传播。严格供血者、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个人要了解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不共用牙刷、剃须刀、餐饮具等,避免接触传播。其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安全性也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问:乙肝疫苗怎样接种?
答:乙肝疫苗接种前要先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检测,检查结果为阴性,可进行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共接种3针,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乙肝免疫一般按“0、1、6”的方案实施(即:从打完第一针的日期计算,时间满1个月时打第2针,时间满6个月时打第3针),每次1支。
问:乙肝疫苗接种后有反应吗?
答:乙肝疫苗注射后只有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轻微反应,不需要处理,多在1-3天内不治自愈。在接种疫苗后,受种者应当在现场留观15~30分钟,以便接种医生观察受种者的反应情况。
问:乙肝疫苗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接种前,要严格检查疫苗质量,发现有冻结、破损等异常情况均不得使用。
(2)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等操作制度。
(3)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接种者如有发热、急性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
(4)注射前要将疫苗摇匀。
问: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答:有些人免疫反应迟缓,抗体产生较晚,可再接种1-2针,并适当增加剂量。
问:乙肝疫苗何时进行复种?
答: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达到顶峰后,将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完成3针全程免疫1个月后,90%以上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到第3年,抗体阳性率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有所下降。是否需要进行复种加强免疫,主要取决于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当前认为,一般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再次接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全程免疫完成3年后,复种1次为好。
问:对以前接种情况不清能否接种乙肝疫苗?
答:对过去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不清楚,重复接种乙肝疫苗,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问:乙肝患者能否接种乙肝疫苗?
答: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预防意义。对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接种后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抗体水平还可能会有所增高。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完全康复后,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已阴转,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获得有效免疫保护。
答: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脏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转为慢性,少数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问:乙型肝炎的危害?
答:据统计,我国每年乙肝新发病人数约50万人,占全国传染病发病报告总人数的1/4。大多肝硬化、肝癌从乙型肝炎发展而来。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的一个重要因素。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也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乙肝对部队官兵健康影响也较大。
问:乙型肝炎如何预防?
答:加强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饮食行业、保育员等特殊行业人员的管理。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母婴阻断传播。严格供血者、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个人要了解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不共用牙刷、剃须刀、餐饮具等,避免接触传播。其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安全性也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问:乙肝疫苗怎样接种?
答:乙肝疫苗接种前要先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检测,检查结果为阴性,可进行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共接种3针,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乙肝免疫一般按“0、1、6”的方案实施(即:从打完第一针的日期计算,时间满1个月时打第2针,时间满6个月时打第3针),每次1支。
问:乙肝疫苗接种后有反应吗?
答:乙肝疫苗注射后只有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轻微反应,不需要处理,多在1-3天内不治自愈。在接种疫苗后,受种者应当在现场留观15~30分钟,以便接种医生观察受种者的反应情况。
问:乙肝疫苗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接种前,要严格检查疫苗质量,发现有冻结、破损等异常情况均不得使用。
(2)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等操作制度。
(3)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接种者如有发热、急性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
(4)注射前要将疫苗摇匀。
问: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答:有些人免疫反应迟缓,抗体产生较晚,可再接种1-2针,并适当增加剂量。
问:乙肝疫苗何时进行复种?
答: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达到顶峰后,将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完成3针全程免疫1个月后,90%以上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到第3年,抗体阳性率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有所下降。是否需要进行复种加强免疫,主要取决于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当前认为,一般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再次接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全程免疫完成3年后,复种1次为好。
问:对以前接种情况不清能否接种乙肝疫苗?
答:对过去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不清楚,重复接种乙肝疫苗,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问:乙肝患者能否接种乙肝疫苗?
答: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预防意义。对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接种后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抗体水平还可能会有所增高。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完全康复后,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已阴转,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获得有效免疫保护。
上一篇:打了乙肝疫苗没抗体该怎么办?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控制乙肝 从准妈妈开始8682
- 02. 关于乙肝 请记住这3个数字8383
- 03.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五种可能7457
- 04.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及影响9108
- 05. 乙肝传染性强吗?女性乙肝会有哪些明显特征?11891
- 06. 正确认识乙肝的4个误区 传播的预防措施13549
热门阅读
- 01. 孕妇能打乙肝疫苗吗?
- 02. 将乙肝抗病毒加入医保范围
- 03. 女性丙肝的危害
- 04. 这种筷子用了会得肝癌 肝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 05. 咖啡因对慢性丙肝有好处吗?
- 06. 肝硬化都有哪些典型症状
- 07. 4种疾病容易导致肝纤维化发生
- 08. 几个好习惯祛除肝硬化诱因
- 09.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病因及治疗
- 10. 六种健康饮食帮助你治疗肝炎
图片推荐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
有网友咨询: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上周我们单位体检,我被查出得了乙肝,幸好我爱人没被传染,那么,以后生活中,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对此,我们特邀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

如何减少乙肝母婴传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彭劼 近年来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在我国作为计划免疫工程,对所有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主动免疫。从人群感染率分布看,15岁以下少年儿童HBV感染率明显下降。然

乙肝癌变是少数
乙肝癌变是少数 在我国,慢性乙肝患者非常多,由于对肝病的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只要感染了乙肝病毒,最后的结果就是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其实并不是这样,乙肝癌变是少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乙肝患者能吃灵芝吗?
灵芝,大家都不陌生,其是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灵芝在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那如此治好,乙肝患者能吃灵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几率大吗?
车女士、王先生、李先生都是今天在门诊上,被检查出来的乙肝人群,他们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是他们都比较关注转阴问题,能不能转阴?如何转阴?比了解病情现状还关心,可以看出大部分乙肝人群的心声,那究竟乙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代谢解毒器官。因此,摄入人体的很多物质都是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解毒的,而饮酒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过度饮酒极易导致肝硬化的形成。那么,饮酒过度为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早期可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短期大量酗酒时也可诱发广泛肝细胞损害、坏死致肝衰竭。那么酒精性肝病应该怎样进行防治呢

四川泸州一家4口患肝癌 3个幼年子女寻社会收留
一家4口患不治之症,相继去世,家庭超半数人口患夜盲症这个不幸的家庭就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镇,这个家庭留下了一个女人刘维玉和她的4个未成年子女。近日,刘维玉考虑到凭一己之力难以抚养这么多孩子,开始寻求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