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如何治疗?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9.1.13
浏览:
14431次
如何治疗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一、一般处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足量的糖类、高维生素、低脂饮食。禁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雌激素、镇静药、四环素等)。有黄疸者应立即住院治疗。
二、保肝治疗
补充大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给予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细胞色素C可促进肝细胞代谢。慢性肝炎患者,可选用去脂作用的药物,如肝宁、肝乐、胆碱等。
三、重症肝炎的处理
为预防肝昏迷,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加糖类和维生素的摄入量,每天热量保持在7500kJ以上。保持大便通畅并给予新霉素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减少氨的产生与吸收。有肝昏迷前驱症状时,应用谷氨酸钠(钾)每日23~46g或精氨酸25~50g,静脉滴注,以降低血氨。每日给予ATP20mg、辅酶A50U加入液体静脉滴注以保肝。
四、产科处理
1、妊娠期:妊娠早期患急性肝炎,应积极治疗,待病情好转后行人工流产。妊娠中晚期,一般不主张终止妊娠,但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病情继续发展时,亦可考虑终止妊娠。
2、分娩期:在预产期前1周开始每日给维生素K1 20mg,临产时加用20mg静脉注射并备好新鲜血。普通型肝炎如无产科指征,一般经阴道分娩。重症肝炎,在积极保肝治疗及纠正凝血功能后,及时行剖宫产。经阴道分娩者,应缩短第二产程,行阴道手术助产。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缩宫素,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断脐后留脐血做肝功能及乙肝系列检查。
3、产褥期:应用对肝脏无害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等)预防感染。乙肝传染期或甲肝急性期均应回奶,以减少母婴传播。退奶时禁用雌激素,以免加重肝脏损害。
上一篇:孕妇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下一篇:发生新生儿肝炎时有哪些症状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黄疸型肝炎是什么病12519
- 02. 和谐医患:情瘦医生,铭记我心!10060
- 03. 自贡教师患肝癌去世 捐眼角膜愿他人见光明9290
- 04. 中医治疗肝病7640
- 05. 晚期肝硬化饮食8842
- 06. 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案9520
热门阅读
- 01. 轻度脂肪肝能恢复吗?脂肪肝要控制每日热量
- 02. 肝炎患者饮食须知
- 03. 乙肝感染后不治疗会发展成肝硬化?
- 04. 你知道酒精肝的并发症吗?
- 05. 年轻白领成脂肪肝新宠
- 06. 肝血管瘤三大危害
- 07. 体重减轻是肝硬化早期多见症状 警惕肝硬化早期的8个信号
- 08. 肝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 09. 丙肝都有哪些先兆症状 右上腹出现不适要小心
- 10. 专家提示:健康杀手丙肝潜伏长无疫苗预防(图)
图片推荐
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
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我们吃的食物和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进行解毒代谢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饮食就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因此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
怎样鉴别黑心医院?
近些年来,医疗骗子比较多,不少患者由于急病乱投医,没有选择正规的医院去治疗,而被黑心医院所坑骗,不但病没治好,还被诈光了钱财。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谨防被骗,肝病医院给大家介绍几种辨别黑心医院
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
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当家中油乙肝患者时,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感染乙肝。那么,到底,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对此,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
肝痛是什么原因?
网友咨询:我是乙肝患者,最近这段时间总感觉肝痛,是不是病情严重了,会不会是肝癌呀?肝痛是什么原因?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请肝病医院的焦主任为我们详细解答。 焦主任告诉我们,肝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脾大的危害?
脾大的危害?脾大可谓是临床常见体征之一,且绝大多数都是由某种疾病造成的,故大家及时了解“脾大有何危害”,对疾病的自我重视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那脾大的危害有哪些呢? 脾大的危害?肝病医院专家表示:脾大
侨康丙肝公益诊疗活动 新药及检查免费送 助力丙肝患者康复在行动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
80后小伙肝肿大到顶半个肚子
一顿能喝13瓶啤酒,还能连着喝好几顿,因为常年饮酒,一名32岁的白领患上了酒精肝和肝腹水,肝大到医生都头一次见,医生提醒,饮酒能刺激和损害肝脏导致干细胞坏死,肝炎患者只要不痊愈就应该终生戒酒。 32
庄辉: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幼师不会对孩子构成威胁
对于允许乙肝携带者当幼儿园老师这个规定,庄辉院士明确表示赞同。即使幼儿园老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进行乙肝病毒传播,对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构成威胁。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