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N-糖组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肝癌
近日,比利时与中国的研究者合作,发明了一种血液检测方法,通过血液中N-糖组水平判断患者是否罹患肝细胞癌(HCC)。该方法与传统的甲胎蛋白(AFP)检测联用,可以提高HCC早期诊断的准确率。(Hepatology 2007年8月7日在线发表)
肝癌是亚洲人和非洲人的主要死因,在欧洲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肝癌的早期检测方法尚不完善。此次研究者们发明的测试方法,只需要少量血液样本,就可以准确检测出很多过去无法被确诊的病例,检出率高达50%以上。
肝癌早期诊断缺乏好方法
目前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位居全球之首,肝癌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据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庄辉院士介绍,由于目前尚缺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临床上常用血清AFP水平辅助肝癌诊断,但采用该标志物可产生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AFP检测的特异性不高,在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胚胎源性肿瘤以及少数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容易产生假阳性。此外,AFP检测的特异性也不强,可能漏诊一部分肝癌患者。
血液糖组检测准确诊断肝癌
比利时Flanders生物技术研究所的Liu等发现,血液中两种N-糖(NA3Fb和NA2FB)的水平可以用来鉴别HCC和肝硬化,HCC患者体内NA3FB水平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体内NA2FB水平显著增加。上述两种糖组取对数后比值与癌症的分期相关。用N-糖组水平来检测HCC,其总体特异性和敏感性与AFP检测相当。
该名为GlycoHCCTest的检测通过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糖电泳(DSA-FACE)测定N-糖组的表达情况。研究纳入了中国4所医院内患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450例乙肝感染者,其中部分患有HCC。研究者采集了患者的血样,以另外130名健康志愿者捐献的血样作为对照,比较了参试者N-糖组的表达情况。HCC通过AFP检测、超声和(或)计算机成像来诊断并经过组织学检测。为了使得医师能够鉴别肝硬化与HCC,研究者特别注意区分HCC患者与肝硬化患者的N-糖组表达差异。
结果表明,在肝癌患者中,代表NA3FB(一种三天线结构的岩藻糖基化N-糖)的峰(峰9,见图2)显著升高。肝癌患者与肝硬化患者相比,其血样中代表NA2FB(一种两天线结构的岩藻糖基化N-糖)的峰(峰7,见图1)显著较低。肝癌患者与肝硬化、肝纤维化患者以及对照者相比,峰9与峰7取对数的比值更高。该比值在肝纤维化患者中保持恒定。
结果还显示,采用N-糖组水平检测肝癌的准确率与AFP相当。以上述对数比值-0.34为诊断肝癌的阈值,特异性为88%,敏感性为57%,与以AFP水平100 ng/ml为阈值的诊断效果相似。在上述结果中,用NA3FB与NA2FB峰值取对数的比值来区分HCC与肝硬化,准确率可达81%。该比值还能用来预测肿瘤分期。研究者将这个对数比值鉴别HCC与肝硬化的测试命名为GlycoHCCTest。
糖组检测与AFP联用提高HCC诊断准确率
研究者表示,在被AFP测试漏诊的肝癌患者中,这项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50%的HCC病例。因此,将这两个测试联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该方法可以让众多肝硬化患者接受常规、无创检测,帮助医师早期检测肝癌,并能够及时监测疾病发展。研究者目前正在评估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考虑到目前肝癌的诊断水平,该结果将有积极意义。
据同时参加该项目的上海东方肝胆医院检验科高春芳教授介绍,人体内除了B淋巴细胞以外,肝脏是唯一负责糖基化的器官,因此,糖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肝细胞的功能。目前该结果还是在少量患者中得出的,如果能够在大量患者中得到验证,那么这将有可能改善肝癌的早期诊断情况。
高教授说,目前肝癌的早期诊断是肝癌治疗中的“瓶颈”,很多患者被诊断出肝癌时往往癌灶已发展到直径5 cm以上,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对肝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关键。目前,临床上除了AFP之外,尚没有更好的诊断指标。高教授认为,目前这种糖组学检测的方法单独应用较AFP并没有明确优势,但是该检测与其他检测(如AFP、肝功能常用指标等)联用,将有望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关链接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网站介绍,目前在无症状肝癌患者中,确诊的主要方法不外乎触诊、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CT扫描、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和穿刺活检等。
法国学者Saffroy等近日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目前筛查、诊断和随访肝细胞癌(HCC)的主要方法。(Clin Chem Lab Med 2007年7月19日在线发表)
对于无症状的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性HCC筛查十分必要,因为这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时开展治疗。在肝硬化患者中,推荐的筛查方法是超声检查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相结合。但是AFP检测的筛查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近来有学者提出用其他肿瘤标志物来筛查HCC,如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AFP-L3 (AFP异质体)等。
目前,诊断肝硬化患者是否患有HCC可通过无创检测,如影像对比、AFP检测等方法来进行。当影像学手段无法达到目的时,还可以通过活检来诊断。治疗后,医师随访肿瘤是否复发是通过规律性AFP检测和影像检查来实施的。
Saffroy等最后指出,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将不断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将能够更好地检测原发性肿瘤以及复发癌症。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黄胆肝炎大三阳是怎么引起的11969
- 02. 预防乙肝小三阳注意5大点7995
- 03. 汗液会不会传播乙肝小三阳10141
- 04.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和红酒吗9557
- 05. 酒精肝是否让你谈肝色变?7757
- 06. 乙肝小三阳经常出现腹胀是怎么回事?10351
热门阅读
图片推荐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曾亲自试药 患中毒性肝炎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可谓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曾在1983年至1993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的姜廷良清楚地记得,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
何首乌能导致肝损伤?
何首乌能导致肝损伤?王先生有“少白头”,不知在哪听说何首乌有养血乌发的作用,于是就按照网上的方子自己熬着吃,结果到第3周时,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到医院检查,转氨酶高达2000,是正常人的50倍。黄
中国科学家发现治疗脂肪肝新思路
中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叫BTG1的基因能够帮助小鼠预防脂肪肝,这为治疗脂肪肝提供了新思路。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郭非凡教授领导完成,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信
“80后”母亲切肝救子:妈妈愿与你同“肝”共苦
31岁的罗祥珍原本以为,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给两个月大的儿子进行葛西手术后,身患胆道闭锁的儿子便会痊愈。然而,还未来得及开心,现实又跟她开了一个玩笑:要延续儿子的生命,必须进行肝移植手术。于是,
联合用药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效果好
2011年底,国内明确了乙肝复发再治的定义:曾经接受过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以上,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停药后,病情再次复发(乙肝病毒阳性,ALT大于2倍正常值),需再次进行口服抗病毒治疗。 感染病学术年会
冬季乙肝大三阳病情复发该怎么办?
冬季乙肝大三阳病情复发该怎么办?冬季天气寒冷,温度比较低,乙肝大三阳患者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那么,冬季乙肝大三阳病情复发该怎么办?下面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介绍一下。 冬季乙肝大三
各国肝病专家云集第五届福瑞肝纤维化论坛
第五届福瑞肝纤维化论坛于2012年5月25日—5月26日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内蒙古福瑞中蒙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ECHSENS公司共同主办,
转氨酶偏高需要吃降酶药吗?
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常见的一项检查项目,它是检测肝功能是否受损的灵敏指标。临床上检查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转氨酶偏高的现象,那么,转氨酶偏高需要吃降酶药吗?对此,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详细介绍一下。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