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该怎么办?慢性乙肝中医治疗有奇效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流行范围之广、传播途径之复杂、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中医学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散见于“胁痛”、“黄疸”、“鼓胀”、“症积”、“肝瘟”、“疫毒”等病的记载中。那么,中医有哪些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呢?
中医怎么看待慢性乙肝?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属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疫毒等范畴。肝炎的病因,祖国医学曾有湿、热、瘀、疫毒诸因素。从临床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质多偏红、舌苔多腻,其病邪首先责于湿热。湿邪具有隐袭性和易变性而不被发觉的致病特点,一旦感受,易与热结,如油入面,难分难解,弥漫全身,而为乙肝病毒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阻滞气机则脾胃呆滞、肝气不达,出现肝脾不和;浸淫营血则酿生毒邪,出现血热妄行或留而为瘀;伤及肝肾则导致肝肾亏虚。最终形成湿、热、瘀、毒交结,肝脾肾功能受损的局面。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分型
肝胆湿热: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可服用茵陈蒿汤剂。有恶寒发热的表证者、无明显实证者勿用。
肝郁脾虚:以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健脾胃为主,可服用逍遥散。
肝肾阴虚:以滋阴补肾、养血柔肝、疏肝理气为主,可服用一贯煎。痰湿积滞者不宜服用。
脾肾阳虚:以温补肾阳、健脾益气为主,可服用金匮肾气饮。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阳痿、早泄症状明显者慎用。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乙肝?
疏肝宜柔: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一要避免养阴碍胃。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取药应轻疏柔和而不伤阴,常用者有郁金、合欢花、绿萼梅、生麦芽等。
健脾宜早: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选用党参、砂仁、山药、扁豆等益气升阳、醒脾健中。
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只有阴血得以补充,病情才能得以恢复,切忌再伤其阴,惟有阴血得复,血燥得滋,肝得柔养,肝功能的恢复才有可能获得巩固,而免于复发。“阴无骤补之法”,养阴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之上守方稳进,方可取得较好疗效。选用养阴之品常用山药、大枣并以其为伍,既益气又养阴,既生津又调营,健而不燥,补而不腻。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降酶药无抗病毒作用9420
- 02. 乙肝正规治疗,别走旁门左道9529
- 03. 治乙肝无特效药,需坚持长期治疗11826
- 04. 乙肝抗病毒:三种情况下切忌随意换药8165
- 05.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7409
- 06. 乙肝治疗请别走进三个误区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