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干扰素的优缺点 肝炎干扰素能够预防肝炎疾病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干扰素的作用是病毒入侵人类细胞以后出现的一种糖蛋白。由于能大部分的抵抗所有的疾病病毒所引发的感染,因此,能够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效果,并提高人体的抗病毒的能力。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提高了人们对干扰素能够抗病毒作用的关注,而后,干扰素的免疫功能的调控效果,以及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
干扰素对肝病的预防作用有哪些?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水平感染的时间少于两年者,用干扰素制剂 hbsag、hbeag及hbv一dna的消失比较容易;患者肝脏活检病理改变轻者,没有或稍有肝脏纤维化者的效果较好;青壮年的疗效优于老年人。还有较多资料表明,对慢性肝炎早期采用干扰素制剂治疗半年以上,并取得临床效果者,有利于防止肝脏纤维化,并能阻断向肝硬化发展。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应用干扰紊治疗可以防止急性丙型肝炎向慢性发展。用干扰素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丙型肝炎病毒可被抑制,发病过程可中断,有利于丙肝的恢复。
丁型肝炎:干扰素一a每次300万单位,每周3次,共12周,可使66%的患者血清中丁肝病毒rna消失,同时使血清转氨酶下降。早期治疗每次900万单位,每周3次,有效率可达70%,使25%的慢性丁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害减轻。但一旦中断治疗疾病呈复发倾向,病毒可再度复制。因此,为控制丁型肝炎的加重和进行性慢性病变,可能需要长期持久地应用干扰素一a治疗。但对治疗2~3个月后生化上仍无反应的患者,必须立即停用,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为宜。
庚型肝炎:对于治疗庚型肝炎,正在研究中,但有人报道干扰素治疗慢性庚肝与乙肝或丙肝病毒合并存在的病例有一定效果。
温馨提示
干扰素是一种抵抗任何病毒的特效药制品。此外,干扰素对治疗乳腺癌、骨髓癌、淋巴癌、肝癌等癌症和某些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肝病与暴饮暴食有关? 哪些坏习惯会导致肝病发生?8506
- 02. 脾气差和肝病有关系 保肝护肝应怡然自得11616
- 03. 如何护理急性肝炎?没想到情绪好坏直接关系到病情10403
- 04. 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13256
- 05. 脂肪肝的高发人群 酗酒肥胖少运动10179
- 06. 生活上肝硬化有哪些注意事项13648
热门阅读
- 01. 轻度脂肪肝能恢复吗?脂肪肝要控制每日热量
- 02. 肝炎患者饮食须知
- 03. 乙肝感染后不治疗会发展成肝硬化?
- 04. 你知道酒精肝的并发症吗?
- 05. 年轻白领成脂肪肝新宠
- 06. 肝血管瘤三大危害
- 07. 体重减轻是肝硬化早期多见症状 警惕肝硬化早期的8个信号
- 08. 肝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 09. 丙肝都有哪些先兆症状 右上腹出现不适要小心
- 10. 专家提示:健康杀手丙肝潜伏长无疫苗预防(图)
图片推荐
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
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我们吃的食物和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进行解毒代谢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饮食就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因此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
怎样鉴别黑心医院?
近些年来,医疗骗子比较多,不少患者由于急病乱投医,没有选择正规的医院去治疗,而被黑心医院所坑骗,不但病没治好,还被诈光了钱财。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谨防被骗,肝病医院给大家介绍几种辨别黑心医院
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
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当家中油乙肝患者时,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感染乙肝。那么,到底,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对此,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
肝痛是什么原因?
网友咨询:我是乙肝患者,最近这段时间总感觉肝痛,是不是病情严重了,会不会是肝癌呀?肝痛是什么原因?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请肝病医院的焦主任为我们详细解答。 焦主任告诉我们,肝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脾大的危害?
脾大的危害?脾大可谓是临床常见体征之一,且绝大多数都是由某种疾病造成的,故大家及时了解“脾大有何危害”,对疾病的自我重视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那脾大的危害有哪些呢? 脾大的危害?肝病医院专家表示:脾大
侨康丙肝公益诊疗活动 新药及检查免费送 助力丙肝患者康复在行动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
80后小伙肝肿大到顶半个肚子
一顿能喝13瓶啤酒,还能连着喝好几顿,因为常年饮酒,一名32岁的白领患上了酒精肝和肝腹水,肝大到医生都头一次见,医生提醒,饮酒能刺激和损害肝脏导致干细胞坏死,肝炎患者只要不痊愈就应该终生戒酒。 32
庄辉: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幼师不会对孩子构成威胁
对于允许乙肝携带者当幼儿园老师这个规定,庄辉院士明确表示赞同。即使幼儿园老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进行乙肝病毒传播,对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构成威胁。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