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肝病对症治疗的三大误区
要到病灶的“真相”
各种肝炎是肝细胞的炎性改变,病灶在肝细胞核内,肝细胞的表面有一层膜,是肝细胞膜,它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从组成看,肝细胞是脂溶性的,什么是脂溶性呢?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的物质叫脂溶性,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就是脂溶性的,水和油是无法相容的。现在治疗肝病的药物有很多,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水溶性的,水溶性的药物根本无法接近脂性的肝细胞膜,又如何能直达病灶的肝细胞核呢?脂性的肝细胞膜成为药物和各种炎性病因、病毒接触的屏障,隔断了药物与病原微生物的零距离接触,即使吃的再多,也无法发挥药物的疗效,只能加剧肝脏的代谢负担,造成药源性的肝损伤。
治标不治本的“诱惑”
国际、国内治疗“乙肝”常用药是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有的已经进入了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和新农村合作医疗,成为许多肝病患者的首选,这两类药物的主要功能是抗病毒,针对病毒DNA数值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但无法做到从根本转阴,长期用药会产生耐药性和病毒变异,停药病毒反弹,肝功能异常,肝肾损伤极重,许多用药患者开始使用时慢性欢喜,2年后出现了副作用,又担心停药后反弹,形成了无可奈何,骑虎难下的局面。很多人都后悔当初的选择。有病毒就抗病毒,有热就退热,有炎症就抗炎,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思维到了应该转变的时刻了,人生于天地间,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宇宙的运行规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每一种疾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体内的每一个器官都是用来相互关联的,一脏病损,必然会引起其他脏器的病例改变,以肝病为例,一定会引起胆囊、胃、肾和机体免疫力的改变,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治疗肝病时,只是考虑病因,而不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欲速则不达。这一点现代医学也逐步认识到,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了。
不负责任的“奢靡岁月”
在肝病中,脂肪肝、酒精肝、药源性肝炎和一部分乙肝患者并不是生来就患有这种疾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增大,每一个人都肩负着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驱使每一个人性情浮躁,为了权欲、物欲不择手段,发财、做官,实现梦想是第一位,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没有人会考虑到健康,经常会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为了应酬,吸烟、酗酒,通宵达旦地歌舞升平,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错茶淡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肥甘厚味,小汽车、公交车、摩托车取代了步行,运动越来越少,所有这些都是加重了肝脏的负担,造成肝脏工作能力下降,体质下降,就算我们的肝脏能忍辱负重,这样无休止的折腾,不给一点喘息的机会,它能够不疲劳,不生病吗?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肝病成全球9大死亡疾病之一 肝病治疗莫入7骗局11224
- 02. 经常性暴饮暴食会导致肝损害?哪些坏习惯会伤肝?12022
- 03. 肝病病人为什么一定要禁酒?7276
- 04. 肝性脑病应该如何治疗?13080
- 05. 乙肝为何会导致癌变?8761
- 06. 乙肝患者不宜乘坐飞机的6种情况1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