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高漏诊率 低认知率
自1989年丙肝被世人所认识以来,就一直是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据统计全球约有1.7亿感染者,我国平均感染率为3.2%。卫生部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统计显示,我国丙型肝炎新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丙肝发病人数为21145,2004年为39380,2005年为52927,而2007年丙肝的发病人数超过了10万,比2006年上升了30.01%;在经血源及性传播的传染病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艾滋病。
丙肝漏诊率高
据本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门诊粗略统计,来门诊初次确诊的丙型肝炎患者中,城市患者人群的90%是因为查体发现肝功能不正常进而查肝炎标志,查出慢性丙肝,而这些患者中的10%的人已经失去了抗病毒治疗机会。农村确诊患者人群中90%的人已经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确诊的丙型肝炎中有58.8%的人在发病前的半年内有输血、手术或注射史。
据三中心医院肝内科专家阚志超主任医师介绍,虽然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很多人对丙肝的感染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丙肝一直被称为“伪装的杀手”而不同于其他肝炎,它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感染丙型肝炎的患者,因为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而被忽视,但是它对肝脏的破坏是持续的。
急性丙肝患者的85%很容易转为慢性丙肝,所以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是丙肝时已经是慢性丙肝了,如果慢性丙肝得不到及时治疗,其中约10%-3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这时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又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丙肝的感染也被认为可能是除乙肝外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原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30余万人死于丙肝导致的肝癌。因此,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已经成为肝病中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丙肝防治的关键,首先大家要了解丙肝的传染源:急性和慢性丙肝病人以及HC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人在发病前12天,其血液即有传染性并且可携带HCV达12年以上。因此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期以及无丙肝症状的携带者都是传染源。
其实丙肝检测并不困难,目前对于易感高危人群:接受过输血、使用过未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以及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的人群应进行丙肝抗体检测,以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通过丙肝HCV抗体检测筛查病毒感染者,如果抗体检测呈阳性,再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确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可以持续抑制体内的丙肝病毒,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
检查方法:一是查丙肝病毒抗体,二是查丙肝病毒核酸。目前,很多医院都能做抗体检查,价钱也不贵。
丙肝常识知晓率低
在我国,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76%被访者对丙肝可治愈不了解,80%的被访者甚至错误地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丙肝”。
阚主任介绍在门诊接诊中发现相当部分的患者不了解丙肝基本常识,例如传播途径、常见症状等,影响了很多患者的早期就诊。因此,阚主任建议高危人群和与丙肝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将丙肝检测列入每年的常规体检中。有过输血、手术等血液暴露史的人群应在6-9周的潜伏期后及时检查肝功能和丙肝抗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丙肝抗体产生较晚,所以上述人群中如果有消化道症状,而检查结果抗体呈阴性者也不能轻易地排除患病可能,放松警惕,应多做几次检查,或早期即做丙肝病毒核酸检查,能更早地发现急性丙型肝炎。
阚主任提到,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肝功能正常就表示肝没病。有的患者被确诊为因丙肝而导致肝硬化时感觉很意外,他们都说自己每年都体检,而且每年都查肝功能。仔细询问下才得知他们虽然每年都查肝功能,但是他们从没查过肝炎标志。
另外,经常有丙肝患者因担心把疾病传染给家人,询问丙肝是否和乙肝一样有疫苗可以预防。这些都足以体现出群众对丙肝的知晓率低。甚至,一些人将乙肝和丙肝两者相混淆,不知道两者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乙肝和丙肝是由两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而且丙型肝炎的多种基因型容易发生变异,因此目前尚无疫苗可以进行有效预防。
但丙型肝炎与乙肝的传播途径一样,主要经过血液传播,因此大多数传播方式与病毒污染的血液或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有关,而拥抱、喷嚏、咳嗽、共用餐具水杯、无皮肤破损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丙肝多久会变成肝硬化 丙肝诊疗注意三个误区11729
- 02. 丙肝要早治 不及时治疗易硬化8229
- 03. 慢性丙肝重视检查和治疗 5道缓解丙肝的食疗方8810
- 04. 丙肝可防可治8715
- 05. 丙肝的治疗费用是多少?12581
- 06. 患了丙肝如何治疗?8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