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老问题 发展新治疗 面临新挑战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4
浏览:
8721次
2008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于2008年4月23日-27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5月8日本报记者对会议进行了即时报道,本期消化周刊(D1-D3)邀请专家就本次会议慢性丙肝、乙肝以及酒精性、非酒精性肝炎进展进行深入总结。
本届EASL年会上关于丙型肝炎的报告主要有以下方面。
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仍是基石
一项研究显示,对临床评价为Child A级而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的96例患者予以标准干扰素治疗,出现肝硬化缓解的患者更可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在10年的随访中发现,在出现肝硬化缓解的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肝病相关死亡和肝癌发生率更低。因此建议,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应将肝硬化缓解作为主要治疗终点。
与此相似的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了307例既往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研究显示,治疗前已经出现桥接样纤维化和肝硬化且未达到SVR的患者,发生肝细胞癌、腹水和肝移植的几率仍然很高。即使达到SVR,治疗4年后仍有6%的患者发生肝癌。因此,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该及时予以干扰素治疗,对于METAVIR评分F3/F4的患者,即使达到SVR,仍应开展对肝癌的监测。
此外,对于具有桥接样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予以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90 μg/w,维持治疗3年的HALT-C研究显示,517例患者中47%出现SVR,小剂量治疗可以改善临床转归。但是,在全剂量治疗中未出现病毒抑制的患者中,未发现临床转归改善,所以,该部分患者不应该采用小剂量维持治疗。
会上报告了关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丙型肝炎病毒疗效比较的IDEAL研究。307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5 μg/(kg·w)+利巴韦林 800~1400 mg/d;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0 μg/(kg·w)+利巴韦林 800~1400 mg/d以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w+利巴韦林 1000~1200 mg/d,治疗48周,三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分别为53.2%、49.2%和64.4%,SVR分别为39.8%、38%和40.9%,复发率分别为23.5%、20%和31.5%。
在新药未获得批准上市前,对于既往治疗失败者仍应考虑再治疗。EPIC3研究显示,2312例既往接受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5 μg/(kg·w)+利巴韦林 800~1400 mg/d,治疗48周。基因1、2、3和4型患者SVR分别为15%、59%、55%和28%;基线HCV RNA<6×105 IU/ml的既往治疗后复发者SVR为46%,而基线HCV RNA>6×105 IU/ml的既往治疗无应答者SVR仅为9%。基线时纤维化分级也影响SVR。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患者的SVR不受既往应答类型和治疗方案的影响。
根据3项临床研究共138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SVR相关预测指标分析显示,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对于SVR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基因型。
新药研究方兴未艾
新药研究涉及干扰素剂型的改造、蛋白酶抑制剂、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以及治疗性疫苗。
蛋白酶抑制剂包括telaprevir和boceprevir。一项研究在250例基因1型HCV感染初治患者中比较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或不加telaprevir的疗效。结果显示,12周telaprevir联合24或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组的SVR显著高于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组(61%和67%对41%),而且复发率低,仅为6%和2%(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组复发率为23%),但telaprevir组皮疹、腹泻、瘙痒和贫血发生率高。
Boceprevir能显著降低基因Ⅰ型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患者的HCV RNA载量,降幅达3 log 10IU/ml。对357例既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的基因Ⅰ型感染者予以boceprevir 800 mg,3次/日治疗,可提高SVR,尤其在初次治疗中失败但HCV RNA下降超过2 log 10 IU/ml的患者中可获得高SVR。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主要有R1626。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该药联合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可提高应答率并缩短疗程。80%以上的基因Ⅰ型患者可以达到RVR。
此次会议第一次报告了缓释干扰素ω的Ⅱ期临床研究,干扰素ω联合利巴韦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明显高于单剂干扰素ω组,治疗12周时,HCV RNA病毒载量下降明显。另外还报告了长效复合干扰素(BLX-883)和口服白蛋白干扰素(belerofon)的Ⅰ期临床研究情况。
耐药成为关注新问题
既往干扰素治疗中虽有部分患者在治疗中无应答,但不存在耐药问题。随着新的蛋白酶抑制剂和聚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已经发现了病毒对蛋白酶和聚合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目前研究显示,如果将蛋白酶抑制剂或聚合酶抑制剂联合标准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则可降低耐药的发生。但是,还没有不同蛋白酶抑制剂或聚合酶抑制剂之间联合治疗的研究。
临床研究显示,采用boceprevir治疗,可以在51个氨基酸位点检测到突变,突变率>5%,常见突变为V36、T54、R155、A156和V170。在联合利巴韦林时,boceprevir耐药突变几率增高。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R1626,在单剂抗病毒治疗时易发生HCV变异。基因1型感染者出现高耐药屏障的可能因素包括耐药株复制水平较低以及治疗前准种中R1626耐药突变株少。
本届EASL年会上关于丙型肝炎的报告主要有以下方面。
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仍是基石
一项研究显示,对临床评价为Child A级而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的96例患者予以标准干扰素治疗,出现肝硬化缓解的患者更可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在10年的随访中发现,在出现肝硬化缓解的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肝病相关死亡和肝癌发生率更低。因此建议,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应将肝硬化缓解作为主要治疗终点。
与此相似的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了307例既往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研究显示,治疗前已经出现桥接样纤维化和肝硬化且未达到SVR的患者,发生肝细胞癌、腹水和肝移植的几率仍然很高。即使达到SVR,治疗4年后仍有6%的患者发生肝癌。因此,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该及时予以干扰素治疗,对于METAVIR评分F3/F4的患者,即使达到SVR,仍应开展对肝癌的监测。
此外,对于具有桥接样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予以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90 μg/w,维持治疗3年的HALT-C研究显示,517例患者中47%出现SVR,小剂量治疗可以改善临床转归。但是,在全剂量治疗中未出现病毒抑制的患者中,未发现临床转归改善,所以,该部分患者不应该采用小剂量维持治疗。
会上报告了关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丙型肝炎病毒疗效比较的IDEAL研究。307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5 μg/(kg·w)+利巴韦林 800~1400 mg/d;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0 μg/(kg·w)+利巴韦林 800~1400 mg/d以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w+利巴韦林 1000~1200 mg/d,治疗48周,三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分别为53.2%、49.2%和64.4%,SVR分别为39.8%、38%和40.9%,复发率分别为23.5%、20%和31.5%。
在新药未获得批准上市前,对于既往治疗失败者仍应考虑再治疗。EPIC3研究显示,2312例既往接受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5 μg/(kg·w)+利巴韦林 800~1400 mg/d,治疗48周。基因1、2、3和4型患者SVR分别为15%、59%、55%和28%;基线HCV RNA<6×105 IU/ml的既往治疗后复发者SVR为46%,而基线HCV RNA>6×105 IU/ml的既往治疗无应答者SVR仅为9%。基线时纤维化分级也影响SVR。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患者的SVR不受既往应答类型和治疗方案的影响。
根据3项临床研究共138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SVR相关预测指标分析显示,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对于SVR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基因型。
新药研究方兴未艾
新药研究涉及干扰素剂型的改造、蛋白酶抑制剂、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以及治疗性疫苗。
蛋白酶抑制剂包括telaprevir和boceprevir。一项研究在250例基因1型HCV感染初治患者中比较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或不加telaprevir的疗效。结果显示,12周telaprevir联合24或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组的SVR显著高于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组(61%和67%对41%),而且复发率低,仅为6%和2%(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组复发率为23%),但telaprevir组皮疹、腹泻、瘙痒和贫血发生率高。
Boceprevir能显著降低基因Ⅰ型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患者的HCV RNA载量,降幅达3 log 10IU/ml。对357例既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的基因Ⅰ型感染者予以boceprevir 800 mg,3次/日治疗,可提高SVR,尤其在初次治疗中失败但HCV RNA下降超过2 log 10 IU/ml的患者中可获得高SVR。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主要有R1626。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该药联合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可提高应答率并缩短疗程。80%以上的基因Ⅰ型患者可以达到RVR。
此次会议第一次报告了缓释干扰素ω的Ⅱ期临床研究,干扰素ω联合利巴韦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明显高于单剂干扰素ω组,治疗12周时,HCV RNA病毒载量下降明显。另外还报告了长效复合干扰素(BLX-883)和口服白蛋白干扰素(belerofon)的Ⅰ期临床研究情况。
耐药成为关注新问题
既往干扰素治疗中虽有部分患者在治疗中无应答,但不存在耐药问题。随着新的蛋白酶抑制剂和聚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已经发现了病毒对蛋白酶和聚合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目前研究显示,如果将蛋白酶抑制剂或聚合酶抑制剂联合标准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则可降低耐药的发生。但是,还没有不同蛋白酶抑制剂或聚合酶抑制剂之间联合治疗的研究。
临床研究显示,采用boceprevir治疗,可以在51个氨基酸位点检测到突变,突变率>5%,常见突变为V36、T54、R155、A156和V170。在联合利巴韦林时,boceprevir耐药突变几率增高。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R1626,在单剂抗病毒治疗时易发生HCV变异。基因1型感染者出现高耐药屏障的可能因素包括耐药株复制水平较低以及治疗前准种中R1626耐药突变株少。
上一篇:丙肝患者好发乳糜泻?
下一篇:第43届EASL研究集萃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慢性丙型肝炎可诱发关节炎和关节肌肉痛9649
- 02. 丙肝肝硬化的几率大吗9150
- 03. 九成患者感染丙肝并不知情9534
- 04. 近九成丙肝人受到“漏网”威胁8694
- 05. 丙肝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8750
- 06. 丙肝在配偶中感染如何8380
热门阅读
- 01. 肝内胆管结石应做什么检查
- 02. 武汉治疗乙肝哪家医院最好
- 03. 专家称:每天一瓶啤酒持续五年容易患酒精肝
- 04. 慢乙肝自我保健很重要
- 05.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
- 06. 甲肝喜欢哪个年龄段的人?
- 07. 吃什么食物对肝功能好?
- 08. 小三阳患者症状具体都有哪些
- 09. 乙肝孕妇能有健康后代吗?
- 10. 乙肝小三阳患者肝火旺怎么办?
图片推荐
高质量睡眠有益于肝病健康!
高质量睡眠有益于肝病健康!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肝病患者伴有失眠、情绪不稳定、倦怠、乏力等症状。因此,对于肝病,尤其是重度肝病的治疗,肝病医院专家建议肝病患者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高质量睡眠有益于肝病健
为什么会有脂肪肝?
咨询:近期体检,我被告知患有轻度脂肪肝,我很纳闷“脂肪肝”不是富贵病吗?不是只有肥胖、经常吃肉的人才会得吗?本人体型偏瘦,平时也不爱吃肉,为什么会有脂肪肝? 为什么会有脂肪肝?首先,大家需了解“脂肪
乙肝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很多患者由于盲目治疗,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导致了病情的恶化。那么,乙肝治疗需要注意什么?肝病医院专家在此作出了详细的介绍。 乙肝治疗需
六个护肝小秘方
六个护肝小秘方 近些年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对肝脏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保肝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哪些方法能保肝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六个护肝小秘方。 一:多喝水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
怎样有效消除脂肪肝?
怎样有效消除脂肪肝?近些年患脂肪肝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不是很在意,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一类疾病,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脂肪肝时间长了也会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形成,那么怎样有效消除脂肪肝呢?我们来简单了解
肝病患者春节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冬季悄悄的来临,转眼就要到春节了,春节期间,慢性肝病患者若不注意生活饮食的保养,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加重。那么,肝病患者春节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是如何介绍的。 肝病患者春节期
女童高烧没胃口 竟是甲肝找上身
一名10岁女童日前突然高烧不退,整个人无力又没胃口,原以为只是一般感冒;不料就医发现肝指数飙到1000,确诊为A型肝炎,就连妈妈也被传染,且症状更严重。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小儿肠胃科主治医师戴季珊说,
处暑吃鸭子养肝吗?
网友咨询:处暑吃鸭子养肝吗?后天就是处暑了,妈妈每年处暑都会买鸭子吃,她说鸭子可以养肝,我爸爸有肝炎,请问处暑吃鸭子养肝吗? 专家解答:中医学认为鸭肉性寒,可大补虚劳、滋阴养胃,消毒热、利小便、退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