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丙肝的认识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HCV感染者肝脏病变部位有多数单核细胞浸润,发生炎症和坏死,演变为慢性肝炎致使肝脏组织纤维化,假小叶形成,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这就说明,丙肝是和因HBV感染引起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似,主要由病毒诱发的人体免疫反应导致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丙肝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
HCV是一种“历史”很短、相对较新的病毒,发现于1989年,所以医学界对它的认识也刚刚开始。虽然它的危害性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丙型肝炎的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有的则根本没有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丙肝的恶果在于会引发肝硬化和肝癌
HCV属于RNA病毒,和艾滋病毒、非典病毒有相似之处———极易发生变异,所以疫苗的研发工作显得相当艰难。丙型肝炎的危害在于它的可转化性,虽然丙型肝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有可能自愈,但是更多的HCV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全球现有1.7亿HCV感染者,其中80%会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20年的病情变化,大约有10%-30%的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另外其中还有5%到10%发展成肝癌。对于最终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进行肝脏移植,但是在肝移植手术不能普及的情况下,预防HCV感染的发生和对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进行早期治疗必须得到重视。
预防丙肝从生活方式入手
HCV的感染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血液及其制品感染。此外,针刺、滥用注射药物、粪回途径、母婴垂直传播,以及唾液、飞沫、接吻和性接触等水平传播,也是引起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高危行为会使人更易感染HCV,比如:在卫生条件不够的地方文身;在消毒不规范的小诊所或医院接受牙科治疗或行胃镜检查;在卫生不合格的理发店刮胡子;进行同性性行为和吸毒。这些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增加感染的概率。
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所有传染病之首,而这里面丙肝发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又有明显的上升之势。为此,权威专家提醒公众一定要意识到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性,同时建议把HCV检测列入常规体检。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丙肝病毒感染的患病率8163
- 02. 丙肝和乙肝的不同7110
- 03. 丙型肝炎治疗的复发危险因素分析8738
- 04.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增加HCC发病风险9634
- 05. “累”是丙肝最集中的表现7957
- 06. “丙肝”是什么?为啥10个病人9个漏诊!8149
乙肝大三阳可以做医生吗?
中国科学家发现治疗脂肪肝新思
恢复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 中
10岁患上肝硬化 南充换肝男
“80后”母亲切肝救子:妈妈
德国三氧自体血回输,肝病患者
八旬大爷突然面黄消瘦?原来都
全国首例高招乙肝歧视案昨日立
“新肝宝贝”过元旦!这一方法
HBV-DNA阴性还传染吗?
治疗脂肪肝的误区
陈培哲:肝癌如何不反复 控制
国内外首部专门针对中草药肝损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 为捐肝女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
男子长期服用乙肝药物导致身高
警惕养肝护肝的两误区 学会正
乙肝五项全阴性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与肝病为何“形影不离”
8岁孩子左肝长了巨大肿瘤
“黑出租”司机携带肝炎病历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