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ye综合征病在脑与肝
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又称Reye综合征(Reye Syndrome,RS),是一种以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变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由澳大利亚小儿病理学家Reye等于1963年首先报道。Reye综合征是儿科的一种危重疾患,常在前驱病毒感染后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和惊厥等脑病症状。常伴有严重脑水肿,并出现肝功能异常和代谢紊乱。多数病例因严重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致死,或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流行病学】美国18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为0。1~O。88/10万,不同地区亦有差别,部分地区发病率曾高达2。4~8。4/10万。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登记病例数达3000例以上,死亡率达26%到42%。从1967年到1973年,年报告病例数为 ll~83。在1974~1983,报告病例明显增加,其中仅1979~1980就达555例。此后由于慎用阿司匹林,发病人数逐渐下降,死亡率也下降至10%~20%,目前Reye综合征已经十分罕见。近年来RS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也几乎消失。我国自1973年以来,广州、上海、福建、贵州、北京、湖南等地均有RS的报道,迄今已报道200余例,其中约100例经尸检证实。与欧美RS的临床特点不同,国内报告的RS患儿不一定有病毒感染病史,与阿司匹林也无明显相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R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研究发现RS病人存在线粒体形态异常,肝脏线粒体内酶活性降低,而线粒体外酶活性保持正常,血清中线粒体型GOT增加,尿中二羧酸增加,提示存在急性脂肪酸β氧化紊乱。临床观察也发现RS的症状类似于伴有线粒体异常的遗传代谢疾病,而线粒体抑制剂或毒素(如柳酸盐、棘皮油等)可引起类似的临床病理改变。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诱发的线粒体损伤有关。国外证实本病的发生与B型流感和水痘等病毒感染的流行有关。
【病理】RS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脑和肝脏。
脑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脑水肿。外观肿胀,重量增加,脑回变平,脑沟变浅、变窄。可见枕骨大孔或小脑幕切迹疝。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损伤,可能为脑水肿和脑缺血的继发性病变。电镜下可见弥漫性神经元线粒体肿胀。星形胶质细胞水肿,颗粒减少,并有空泡。
肝脏外观呈浅黄至白色,提示脂肪含量增加。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电镜检查可见线粒体肿胀和变形,线粒体嵴可消失,肝细胞浆中可见许多细小的脂肪滴。肝活检发现上述典型的线粒体改变是确定诊断的重要病理依据。
【临床表现】典型RS呈"双相期"疾病特征。患儿常先有前驱期感染(如流感),可伴低热、咳嗽、流涕等症状。3~7天后突发高烧、频繁呕吐、惊厥和意识障碍(昏睡或昏迷)等脑病症状。重症常有呼吸节律不整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危重者可出现去皮层或去大脑强直。常伴循环紊乱、低血糖或腹泻等症状。常伴肝脏肿大,质地韧或硬,一般不伴黄疸。
根据病程进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82年将RS分为5级。般于1~2天内病情由Ⅰ级进展至V级,危重者多于起病后数日内死亡,重型RS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甚至在24小时内死亡。存活者于病情好转后多在2~3日内恢复。重型,特别是婴儿存活病例中,脑病后遗症可占1/3~2/3,一般无肝脏后遗症。
【辅助检查】
1。肝功能 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CK)在病后明显上升,多于一周内恢复正常。血氨明显增高,亦于一周内恢复。凝血酶原降低。
2。其他代谢紊乱 血清游离脂酸浓度上升。尿及血清中出现二羧酸。婴幼儿常出现低血糖。可出现低肉碱血症、低胆固醇血症、低脂蛋白血症和二羧酸血(尿)症。血乳酸、丙酮酸增高。
3。脑脊液 压力多明显增高,脑脊液常规检查大多正常,低血糖明显者糖含量相应降低。
4。肝活检 可发现典型的RS肝脏改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标准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所制定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1)急性非炎症性脑病(意识障碍,CSF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组织学证实);
(2)血清GOT、GPT增高2~3倍以上,血氨增高,急性脂肪肝。可伴有血乳酸、丙酮酸增高,凝血酶原降低,CK升高,婴幼儿常出现低血糖;
(3)除外其他类似疾病,如急性中毒、遗传代谢病、暴发性肝炎等。如符合上述临床诊断标准而未做肝活检或尸检者称为脑床诊断的RS(CRS)。如果肝活检或尸检符合RS诊断标准,则称之为确诊的RS(DSR)。
RS的症状可发生于很多类似于RS的疾病,因此需鉴别除外的疾病很多,如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性脑病、遗传代谢病等。由于上述RS诊断标准是非特异性的,甚至光镜呈"急性脂肪肝"也无特异性,因此应尽可能行肝活检,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的改变以确定诊断。肝活检应争取在起病后4~5日内进行,尸检标本不适于线粒体形态学或有关代谢的检查。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当心,脂肪肝的病因您有吗8215
- 02. 坐月子大补易脂肪肝8537
- 03. 脂肪肝的饮食原则,你能做到几点?7993
- 04. 专家全面讲解脂肪肝疾病10826
- 05. 当心在不知不觉间“惹上”脂肪肝8651
- 06. 宵夜有可能会引起脂肪肝吗10440
热门阅读
- 01. 肝功能正常肝病也发展为肿瘤 无症状肝病更凶险
- 02. 肝癌有哪些外科临床症状?
- 03. 脂肪肝吃什么药好?11种中药秘方最补肝
- 04. 肝癌病人生活有效的护理
- 05. 乙肝大三阳的日常注意要点
- 06. 肝硬化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
- 07.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08. 乙肝深陷难治疗现状 乙肝治疗遵循6大戒律
- 09. 你了解脂肪肝疾病的分类吗
- 10. 怎样喝酒不伤肝?
图片推荐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
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清明养肝多吃“黑”!
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
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