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阻塞性黄疸统属于中医学“腹痛”、“胁痛”、“黄疸”、“蛔厥”等范畴,认为其成因是肝胆气郁,湿热壅滞,胆汁郁积,煎熬成石,或热毒炽盛,化腐酿脓,或虫体内扰,上窜胆道,导致肝胆阻塞,腑气不通,引发本病。胆总管为胆囊之延续部分,中医并无此论述,其相关疾病散见于“胁痛”、“黄疸”等相关论述,胆附于肝,为奇恒之府,亦藏亦泄,以通降下行为顺,受肝之余气而藏为胆汁,赖肝之疏泄而排于小肠以助消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因寒温失调,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日久煎熬成石,胆汁排泄受阻,贮留而不泄则泛溢肌肤,发为黄疸,闩久还可热郁尘火,热腐成脓,热毒内陷而生变症。中医认为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升降不利,则胸闷纳呆,恶心呕吐。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则目赤:湿热交蒸,则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且有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均为一派肝胆湿热之象。
在临床诊疗方面,主要采用B超、CT、PTC(经皮肝穿刺)、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有创或无创的影像学、介入学检查措施,以明确梗阻原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是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造影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胆道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内,找到乳头,将造影管通过乳头插入胆管或胰管后注入造影剂,使胆道或胰管显影,从而达到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目的。西方医学主要着重研究其阻塞性黄疸疾病的病因治疗,手术治疗受到梗阻部位,肿瘤侵袭范围,患者年龄和全身状况等诸多限制,手术切除率低,因此腔镜技术介入方法为缓解症状和接受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针对有介入或手术指征的病例,力争以介入或手术方式清除梗阻病灶、解除梗阻,而对不具备手术条件的病例多采用姑息性治疗,如胆道内支架(Biliary Stent)、胆肠吻合等方式予以解决。而对肝功能的保护,体内蓄积胆汁酸的代谢,胆汁的排泌的治疗上,仅仅依靠西药制剂,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长,疗效不够理想。
阻塞性黄疸的发生,从六淫来看,以湿邪为主,多为湿热,亦有寒湿,《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曰:“黄家所得,从湿得知。”但阻塞性黄疸除了湿,更要突出一个“瘀”字,瘀血、痰浊瘀阻胆腑,不通则痛,不通则黄。从脏腑来看,不外乎肝胆脾胃受之于湿热、疫毒及饮食不节所致;病理产物多为瘀血与顽痰。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排入肠道发生障碍,胆道内压力升高,胆汁从肝细胞和毛细胆管逆流入血窦,使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引起全身皮肤黄染和脏器功能损伤,病情发展快;不仅如此,阻塞性黄疸还造成机体发生内毒素血症、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钙稳态失调等因素从而破坏了肝脏细胞、损害肝脏功能,进而导致机体各种酶学改变(丙氨基酸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碱性磷酸酶)、各种化学介质改变(白三烯、前列环素等)、各种细胞因子改变(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从而对机体其他脏器如:肾功能、肺功能、胃肠道功能的产生影响。基于上述中西医病机和理论,将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证型分为阳黄之湿热蕴蒸型、热毒炽盛型;阴黄之寒湿阻遏型、痰瘀交阻型四类。
在治疗上,中医依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后世医家又有六腑以通为用之说,故阻黄的治疗多以疏、清、通为原则,通过辨证对原因不同的证型分别施以:茵虎合剂(清热利湿、利胆导滞);牛黄五花散(清热凉血、利胆解毒);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健脾利胆);隔下逐瘀汤(活血化瘀、化痰退黄)等治疗,“阻塞性黄疸”是湿、瘀为患,因此去湿利小便、通腑化瘀则成为其重要治法。
纵观目前国内中医诊治现状,虽然中药的临床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其对阻塞性黄疸病症仍以医师个体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缺乏客观的理化指标支持,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确切性、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从而使中医中药疗效的验证缺乏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标准化治疗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学者尚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对阻塞性黄疸中医分型的量化标准,更没有基于某一标准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进行立体的、系统的、阶段化的研究。
辨证施治一直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针对四型黄疸病人的不同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治则及与之相应的特色方剂。①茵虎合剂组方为:茵陈、虎杖、大黄、生姜。方中茵陈为君,因其具有苦泄下降,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能。虎杖性苦寒,入肝、肺、胆经,能清热、凉血、解毒,活血通经。近代用于烧烫伤疗效良好。临床初步观察证实它既能减少或防止ERCP术后出血,又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大黄性苦寒,降泄瘀热,又入血络,破一切瘀血。因其气香故兼入气血,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厚,下一切疼痛积聚,上两药为臣。尘姜为姜科多年尘草木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有效成分为姜酚,其中的辛辣成分起着刺激温度调节受体的作用,其刺激结果通过反射作用影响胃液和胆汁的分泌。中医认为生姜能和胃降逆,利水散结,为方中之佐使。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散结导滞之功。
②牛黄五花散组方:水牛角粉、大黄、黄连、栀子、甘草、茵陈、双花、蒲公英、草河车、土茯苓、野菊花、大青叶。方中水牛角粉清热解毒凉血,配以黄连、栀子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大。茵陈、大黄降泄瘀热,清热利湿以退黄。加双花、蒲公英、草河车、大青叶、野菊花以清热解毒。正所谓“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甘草调和诸药,且能和中解毒,
③茵陈术附汤组方:茵陈、白术、附片、干姜、炙甘草。方中茵陈、附片并用以温化寒湿,且能利胆,白术、干姜、甘草健脾温中,若腹胀,苔厚者,去白术甘草,加苍术、厚朴以燥湿除满。肤痒者加秦芄、地肤子,祛风止痒,利水退黄。
④隔下逐瘀汤组方:茵陈、大黄、桃红、红花、赤芍、月皮、当归、郁金、玄胡、香附、草决明、法夏、旋覆花、山楂。方中桃红、红花、赤芍、丹皮活血化瘀;茵陈、大黄泻热化瘀且退黄:当归养血行血;郁金、香附、玄胡行气活血且化瘀,均为气中之血药;草决明清肝化痰,法夏燥湿化痰,旋覆花清上焦之顽痰,山楂消食化痰。正所谓“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因瘀疸乃顽疾、瘀血腹固难化,痰瘀阻络则湿热瘀阻,难以通达,治痰可以化瘀散结,祛除腹结凝滞的湿热,瘀滞得化、则瘀热易清、黄疸易于消散。我们通过辨证施治和对阻塞性黄疸间夹症的中药调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患者谨防感染戊肝病毒9774
- 02. 什么原因导致慢性肝炎疾病复发8166
- 03. 应用保肝降酶药物时应注意什么8359
- 04. 有溃疡病史的病人患肝炎后饮食上的注意事项13463
- 05. 异样的爱恋8177
- 06. 阿米巴肝脓肿有哪些症状表现?9270
热门阅读
- 01. 乙肝大三阳转小三阳是好事吗
- 02. 常吸二手烟可致脂肪肝 8个饮食方案预防脂肪肝
- 03. 小三阳孕妇能顺产吗?母婴传染乙肝途径有哪些
- 04. 话说肝移植
- 05. 乙肝患者身体发热怎么办?
- 06. 肝炎如何预防并发症?这些饮食禁忌一定要了解
- 07. 慢性乙肝要终身服药吗
- 08. 肝炎防控的十个常见问题
- 09. 酒精肝后果都是什么
- 10. 节后连续上8天班 肝病患者要防过度疲劳
图片推荐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应该趁年轻尽早治疗?
据了解,全国大概有六七千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据统计,50岁以下的青壮年和学生现已成为乙肝的高发人群,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年轻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小孩来说,

部分白领运动太盲目 拼命减肥竟减出脂肪肝
健身已成为沪上白领的生活方式,五成白领每周锻练,与此同时太随意或太过度也成为白领运动最突出问题。目前,仁济医院正与上海体育大学合作,酝酿推出体适能测试和运动管理项目,为白领运动体检。 两成白领盲目运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广会在济举行
2015年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共同推出更新版《丙肝指南》,该指南推荐了在国际上已被广泛使用的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DAA)。这些药物可大大提升丙肝治愈率,丙肝治愈率超过90%。

吃什么补肝效果好呢
肝病在近些年来发病率逐渐的提高,这样的疾病困扰着很多的人也影响了很多家庭的幸福,对于肝脏我们一定要学会保养那么生活当中到底吃什么补肝效果比较好呢,一起来看小编的具体介绍。希望小编的讲述能够给人们提供帮

肝硬化传染吗?
肝硬化传染吗?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肝脏弥漫性病变,日常生活中得肝硬化的人很多,那么肝硬化传染吗,我们来请肝病医院的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专家告诉我们,肝硬化是否传染,要看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如果

喝酒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吗?
咨询:昨天去医院做体检,结果发现肝功能转氨酶高出了正常水平,我很不解之前没有任何疾病史,为什么转氨酶会突然升高呢?有没有可能与我检查前一晚喝酒有关?所以想再问问各位专家喝酒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吗? 喝酒

三委员联合上交提案:建议取消医药广告
虚假医药广告坑害了不少求医问药的老百姓,如何治理它们也一直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在昨天医卫界政协委员们第一天的小组讨论就给医药广告“会诊”,他们计划联合上交提案,建议取消医药广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

乙肝孕妇应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生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是每一个女性的心愿,而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乙肝孕妇应如何选择分娩方式?乙肝孕妇选择哪种分娩方式较为安全?对此,我们特邀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乙肝孕妇应如何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