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9.1.13
浏览:
13152次
肝内胆汁郁滞有1/3病因不明,但半数以上可以查出病因,因此积极消除病因对胆汁郁滞消退有积极作用。对于病因不明者对症治疗。苯巴比妥30-180mg/d。消胆胺6-10mg/d。如有明显中毒症状,特别是伴有过敏反应者,强的松40μg/d,连服一周多数病例胆红素可降低50%。待胆红素正常后渐减量至10mg,可维持1-2月,防止反跳。但若用一周后,胆红素无明显下降即应停用,以防付作用发生,中药茵陈汤对胆郁消退有一定作用。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1、感染所致淤积性黄疸
抗感染治疗,去除病菌,清除内毒素血症是最重要的措施,也可考虑在抗感染的基础上慎用糖类皮质激素。另外,熊去氧胆酸、S-腺苷甲硫氨酸亦可使用。
2、药物所致淤积性黄疸
首先是立即停药,黄疸一般在停药后数周内清退,但有少数慢性病例需数月或一年以上黄疸才能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3、酒精所致淤积性黄疸
需戒酒和一般护肝治疗。
4、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
治疗一般可用抗组胺类药物,也可使用胆汁酸结合树脂和消胆胺,糖类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疗效均难以肯定。
5、自身免疫性胆管疾病所致的淤胆
自身免疫性胆管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胆管病(AI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等3种疾病,治疗上应分别处理。
(1)PBC和AIC 一般控制瘙痒和脂肪性腹泻,淤胆者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及钙剂,主要使用糖类皮质素效果较好,有减轻瘙痒、降黄、降酶(ALT、AKP)作用。
(2)PSC的治疗 糖类皮质素和青霉素胺效果不明显,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人工支架肝移植。
6、妊娠所致胆汁淤积
国内较多使用茵枝黄、强力宁、甘利欣及思美泰,但疗效不大理想。
上一篇: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检查项目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成立我省首个慢性肝病防控院士工作站9603
- 02. 肝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哪些12093
- 03. 恢复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 中医治慢肝的特色与优势13944
- 04. 肝炎患儿忌“营养太过”7189
- 05. 需要警惕输血后肝炎11060
- 06. 乙肝小三阳危害多9531
热门阅读
- 01. 轻度脂肪肝能恢复吗?脂肪肝要控制每日热量
- 02. 肝炎患者饮食须知
- 03. 乙肝感染后不治疗会发展成肝硬化?
- 04. 你知道酒精肝的并发症吗?
- 05. 年轻白领成脂肪肝新宠
- 06. 肝血管瘤三大危害
- 07. 体重减轻是肝硬化早期多见症状 警惕肝硬化早期的8个信号
- 08. 肝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 09. 丙肝都有哪些先兆症状 右上腹出现不适要小心
- 10. 专家提示:健康杀手丙肝潜伏长无疫苗预防(图)
图片推荐
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
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我们吃的食物和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进行解毒代谢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饮食就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因此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
怎样鉴别黑心医院?
近些年来,医疗骗子比较多,不少患者由于急病乱投医,没有选择正规的医院去治疗,而被黑心医院所坑骗,不但病没治好,还被诈光了钱财。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谨防被骗,肝病医院给大家介绍几种辨别黑心医院
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
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当家中油乙肝患者时,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感染乙肝。那么,到底,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对此,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
肝痛是什么原因?
网友咨询:我是乙肝患者,最近这段时间总感觉肝痛,是不是病情严重了,会不会是肝癌呀?肝痛是什么原因?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请肝病医院的焦主任为我们详细解答。 焦主任告诉我们,肝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脾大的危害?
脾大的危害?脾大可谓是临床常见体征之一,且绝大多数都是由某种疾病造成的,故大家及时了解“脾大有何危害”,对疾病的自我重视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那脾大的危害有哪些呢? 脾大的危害?肝病医院专家表示:脾大
侨康丙肝公益诊疗活动 新药及检查免费送 助力丙肝患者康复在行动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
80后小伙肝肿大到顶半个肚子
一顿能喝13瓶啤酒,还能连着喝好几顿,因为常年饮酒,一名32岁的白领患上了酒精肝和肝腹水,肝大到医生都头一次见,医生提醒,饮酒能刺激和损害肝脏导致干细胞坏死,肝炎患者只要不痊愈就应该终生戒酒。 32
庄辉: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幼师不会对孩子构成威胁
对于允许乙肝携带者当幼儿园老师这个规定,庄辉院士明确表示赞同。即使幼儿园老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进行乙肝病毒传播,对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构成威胁。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