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真的能让脂肪肝“瘦下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脂肪肝已经“取消”了年龄的限制,也再无胖瘦的界限,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脂肪肝。脂肪肝已经成为慢性肝病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湖北武汉一位平凡母亲“暴走七月,捐肝救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这位母亲名叫陈玉蓉,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肝功能不全(肝豆状核变性)。为了给儿子捐献肝脏,患有重度脂肪肝的陈玉蓉每天“暴走”10公里,每餐仅进食半个拳头大的米饭团,硬是在七个月时间里让脂肪肝奇迹般地消失了。
陈女士伟大的母爱及奉献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但是改为患者采用暴走与节食驱走脂肪肝的模式,该不该效仿呢?专家表示,暴走与最大限度节食对于脂肪肝患者的康复是不可取的,脂肪肝患者的治疗还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一组疾病。其中,单纯性脂肪肝的预后虽然效果比较好,但这样的肝脏依然处于“亚健康”状态,比正常肝脏更容易受到例如酒精、药物和缺血等损肝因素的影响。约有10%左右的单纯性脂肪肝会进展至脂肪性肝炎阶段。而这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中,将有20%~40%可进展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学会正确的判断标准,对于疾病的早期预测与治疗有一定的意义。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脂肪肝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症状:是伴有厌油腻、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但由于缺乏特异指标,常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也是脂肪肝常见症状。
2、病史:是否有慢性肝病、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或服用肝毒药物史;是否长期酗酒、饮食不规律且严重缺乏锻炼等习惯不良史;在短期内体重超标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明显等有助于协助诊断脂肪肝。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有超重或中心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
3、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项检查对于脂肪肝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由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过去俗称的“GPT”)升高为主。
BMI(即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对于亚洲成人而言,BMI≥23kg/m2提示体重超重,BMI≥25kg/m2提示轻度肥胖,BMI≥30kg/m2提示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指: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脂肪肝患者如何运动?
对于脂肪肝患者,运动的时间也有讲究。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运动不足会加重脂肪肝的发展进程,严重者甚至影响肝功能;运动过度,轻则造成身体的疲劳感,重则可能加重病情,对进一步治疗不利。
脂肪肝要避免饭后马上运动,因为吃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若在这时跑步或运动,势必使骨骸肌“抢走”许多血液,结果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这将引起消化不良。饭后胰岛素分泌上升,可抑制脂肪的分解,此时运动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另外,饭后胃里装满了食物,运动时震动胃肠.使连接胃肠的肠系膜受到牵拉.可能会引起腹痛。因此,饭后休息一段时间,一舱l一2小时以后再进行运动才是适宜的。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各有差异,所需要的运动形式和强度也各不相同,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案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发挥运动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因此,脂肪肝患者应该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渐调整运动强度,持之以恒。以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中老年患者应该选择运动强度不大、心率变化较小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若是较年轻的脂肪肝患者,则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运动强度和心率变化较大的活动,如舞蹈和游戏等。
每天的运动时间以晚餐后隔1小时进行为好。要消除多余脂肪,每次的有氧运动时间必须达半小时以上,在此之前消耗的是糖而不是脂肪。运动频度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根据需要和功能状态,每周3~7次。每日运动可产生较好的训练效应。
一般认为每周减肥的程度在1公斤左右为宜,因为快速减肥时体重减少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而不是脂肪。并且短时间内快速减肥有进一步加重肝损的危险。
脂肪肝的运动治疗应该建立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进行,才可达到最佳的疗效。脂肪肝如何饮食呢?
脂肪肝饮食三原则:
清淡饮食。脂肪肝患者应以低脂饮食为宜,并且尽量只摄取植物性脂肪,尽可能多吃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菜籽油、茶油等,尽量少吃一些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等,同时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远离动物内脏、蛋黄、鱼卵、鱿鱼等食物。
合理搭配。要注意荤素搭配,同时还要把三大营养素合理地搭配起来,即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重视脂肪的质和量,糖类饮食应适量,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吃一些低糖类饮食,不能吃高糖糕点、冰淇淋、干枣和糖果等。高纤维类的食物也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控制血糖和血脂。如玉米麸、糙米、豆类、香菇、木耳、鸭梨等。
定时定量。三餐都应该定时定量进行,部分人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的为了加班“省”了晚饭,把夜宵当晚饭吃,还有的忙起来“饥一顿、饱一顿”。这些饮食习惯都是不可取的,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脂肪肝的治疗。
脂肪肝治疗应该遵循医嘱,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用药,此外,结合运动与饮食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暴走加过度节食的模式都是不科学的,建议脂肪肝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得进行正确疗法。
更多脂肪肝的文章推荐:
“春困”也可能是脂肪肝的信号灯
踏入脂肪肝8个误区等于“引火自焚”
瘦子也有胖肝脏 脂肪肝如何给肝脏减脂?
脂肪肝患者年轻化 盲目追求时尚种下病根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脂肪肝用药有效果吗 补充维生素比吃药有效11315
- 02. 治疗脂肪肝从生活着手9655
- 03. 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原则有哪些8185
- 04. B超能不能查出脂肪肝11918
- 05. 脂肪肝发病率高 中药有妙招9627
- 06. 脂肪肝的防治要全面落实6969
热门阅读
- 01. 肝功能正常肝病也发展为肿瘤 无症状肝病更凶险
- 02. 肝癌有哪些外科临床症状?
- 03. 脂肪肝吃什么药好?11种中药秘方最补肝
- 04. 肝癌病人生活有效的护理
- 05. 乙肝大三阳的日常注意要点
- 06. 肝硬化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
- 07.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08. 乙肝深陷难治疗现状 乙肝治疗遵循6大戒律
- 09. 你了解脂肪肝疾病的分类吗
- 10. 怎样喝酒不伤肝?
图片推荐
 
-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 清明养肝多吃“黑”!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联系QQ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