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方法消除干扰素副作用 丙肝治疗或用口服药
干扰素是在病毒感染后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抗病毒的糖蛋白,是广谱抗病毒物质,能抑制多种DNA病毒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具有防治病毒性肝炎的作用,已普遍运用于临床。干扰素有哪些作用呢?
干扰素是什么?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干扰素(IFN)的作用机制除了诱导一些抗病毒蛋白(例如2,5寡腺苷酸合成酶可以降解病毒mRNA,蛋白激酶K可以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直接抗病毒外,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例如促进感染的肝细胞表达HLA-I类抗原、增加NK细胞活性)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普通干扰素α因其半衰期短,隔天给药应用不太方便。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是将惰性的聚乙二醇分子(无活性、无毒性),一线性或者分枝状连接在干扰素分子上,而达到延缓其吸收和排泄,从而延长其半衰期,可以一周注射一次。目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干扰素主要为亚型。有资料证实干扰素特别是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大约有10%的患者可能出现表面抗体(HBsAb)的阳转,这个结果是其它药物难以达到的。然而,干扰素也有禁忌症和适应症,今天作此文以供参考。
禁忌症:妊娠、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酗酒/吸毒、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50×109/L。相对禁忌症: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史、未控制糖尿病、未控制高血压、总胆红素>50μ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
治疗前,干扰素疗效好坏可以采用预测因素:(以下因素越多疗效越好)1,治疗前的高ALT水平;2,HBVDNA<1.000E+008;3,女性;4,病情短;5,非母婴传播;6,肝脏纤维化程度轻;7,对治疗依从性好;8,无HCV、HDV、HIV合并者。
干扰素也有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如下:
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8℃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可以给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 也可以睡前注射干扰素或者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2、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使用后数小时至数日。使用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使用,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极少见的人可出现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如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50×109/L,应该减少剂量,一至二周后复查如血细胞恢复,药物剂量也可复原。如中性粒细胞≤0.75×109 /L,血小板≤30×109 /L,应该停药。
3、精神异常:可以表现为压抑、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应用干扰素之前要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治疗过程也要密切加以观察。抗压抑药物可以缓解此类不良反应,但对症状严重者,应该及时停药。
4、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5、皮肤反应:使用超过4个月者部分人可有轻、中度脱发,一般停药后可有恢复,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6、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
7、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女性患者17b雌二醇、黄体激素的减低和延迟 ,会使月经周期延长,停药后可恢复。
8、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有人换用不同的基因型制剂,减少干扰素抗体的产生,而提高干扰素疗效。
9、干扰素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多数情况下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亢进、糖尿病、血小板减少、银屑病、白斑、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症等,严重者要停药。
此外,干扰素尚可对心血管、骨髓系统的影响和对生长的抑制等,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对症处理,甚至停药。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应当如何运用?
为了提高干扰素的疗效,有些医生试图采用干扰素“强化治疗”(诱导治疗)的方法。所谓“强化治疗”是普通干扰素治疗开始的2~4周每日注射一次,使血清干扰素水平维持较高的、稳定的血药浓度,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以后再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3次注射治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疗效,故我国的《乙肝指南》中不推荐这种“强化治疗”方案。
而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有研究表明在治疗最初的2周内每日注射干扰素比每周3次干扰素治疗,对HCVRNA的抑制作用更迅速,但加用利巴韦林后,隔日注射的效果也明显改善,所以大多数医生主张,在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后,可以隔日使用干扰素治疗。
丙肝治疗趋势:以联合运用口服药物代替干扰素治疗
我国丙肝感染患者数量约有1000万例,但仅2%左右接受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丙肝治疗将来的趋势是弃用干扰素,联合运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即可治愈,但在中国预计十年内还需用干扰素。丙肝本身具有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的“三高”特点,被称为“沉默杀手”。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前我国丙肝防治存在着低认知、低就诊、低治疗的三低问题。中国一千万的丙肝患者中,约仅有2%的人得到治疗。
丙肝的公众认知率极低,是我国漏诊率最高的法定传染病,漏诊率高达52%。据介绍,非专科医生对丙肝的认知程度低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项针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200多个城市1362名非传染科临床医生的调查显示,85%的被调查医生不了解丙肝治疗状况。
专家表示,目前,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经过一年的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到70%~80%。但是,干扰素副作用大,且服用不方便,而且还有20%左右的病人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
专家表明,丙肝治疗将来的趋势是不需要干扰素,联合运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就能对付丙肝。不过目前中国市场上还没有直接作用于病毒的丙肝治疗药物,因此五到十年内中国患者肯定还是需要用干扰素。口服抗病毒药物蛋白酶抑制剂已成为中国未来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重点。目前,已有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在中国完成前期研究,可开展临床试验,之后直接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使更多丙肝患者可负担得起。
干扰素尽管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干扰素存在的副作用、使用不方便等种种负面原因,导致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或被“抛弃”。肝病患者使用干扰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行,以免引发负面影响。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特殊型丙肝人群治疗方法是什么?五类丙肝人群的治疗办法12134
- 02. 丙肝饮食应多样化 患者喝酒等于自杀12974
- 03. 丙肝多久会变成肝硬化 丙肝诊疗注意三个误区11859
- 04. 哪些常规方法可以将丙肝治好?中医治疗丙肝7360
- 05. 丙肝干扰素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8770
- 06. 丙肝新药或会引起致命的皮肤反应8429
热门阅读
- 01. 孕妇能打乙肝疫苗吗?
- 02. 将乙肝抗病毒加入医保范围
- 03. 女性丙肝的危害
- 04. 这种筷子用了会得肝癌 肝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 05. 咖啡因对慢性丙肝有好处吗?
- 06. 肝硬化都有哪些典型症状
- 07. 4种疾病容易导致肝纤维化发生
- 08. 几个好习惯祛除肝硬化诱因
- 09.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病因及治疗
- 10. 六种健康饮食帮助你治疗肝炎
图片推荐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
有网友咨询: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上周我们单位体检,我被查出得了乙肝,幸好我爱人没被传染,那么,以后生活中,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吗?对此,我们特邀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解答。 夫妻间传染乙肝的几率

如何减少乙肝母婴传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彭劼 近年来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在我国作为计划免疫工程,对所有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主动免疫。从人群感染率分布看,15岁以下少年儿童HBV感染率明显下降。然

乙肝癌变是少数
乙肝癌变是少数 在我国,慢性乙肝患者非常多,由于对肝病的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只要感染了乙肝病毒,最后的结果就是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其实并不是这样,乙肝癌变是少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乙肝患者能吃灵芝吗?
灵芝,大家都不陌生,其是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灵芝在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那如此治好,乙肝患者能吃灵

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几率大吗?
车女士、王先生、李先生都是今天在门诊上,被检查出来的乙肝人群,他们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是他们都比较关注转阴问题,能不能转阴?如何转阴?比了解病情现状还关心,可以看出大部分乙肝人群的心声,那究竟乙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
饮酒过度小心肝硬化!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代谢解毒器官。因此,摄入人体的很多物质都是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解毒的,而饮酒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过度饮酒极易导致肝硬化的形成。那么,饮酒过度为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早期可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短期大量酗酒时也可诱发广泛肝细胞损害、坏死致肝衰竭。那么酒精性肝病应该怎样进行防治呢

四川泸州一家4口患肝癌 3个幼年子女寻社会收留
一家4口患不治之症,相继去世,家庭超半数人口患夜盲症这个不幸的家庭就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镇,这个家庭留下了一个女人刘维玉和她的4个未成年子女。近日,刘维玉考虑到凭一己之力难以抚养这么多孩子,开始寻求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