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发生肝昏迷的7大原因
发生肝昏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时会发生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门静脉血流减少,肝脏明显缺氧,则肝损加重;另一方面,血液流到肠道被细菌分解后又产生大量的氨,进入血中发生氨中毒。
2、利尿剂的应用
肝硬化腹水病人常用利尿剂,双氢克尿塞的应用可导致低钾或低钾性碱中毒,结果会增加肾静脉的含氨量,使血氨增加;另外,大剂量的利尿剂利尿,使病人血容量猛减,相对提高了血氨的浓度,这也是诱发肝昏迷的因素。
3、镇静剂与麻醉剂的应用
这类药物直接对肝、脑有毒性作用,可加重脑组织缺氧。
4、大量放腹水
可导致电解质严重紊乱,蛋白质大量丢失,或因穿刺放腹水后腹腔内压骤减,门静脉瘀血,肝内缺氧而加重肝损害。
5、摄入蛋白质食物过多
大量蛋类、肉类、乳制品等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产生氨,进入血中使血氨升高。因为蛋白质需在肝内代谢,蛋白质摄入过多,必然加重肝脏损害,造成损伤。
6、感染
肝硬化合并腹膜炎、败血症、肺炎等疾病,可加重肝损伤,也因细菌感染,使组织分泌增强,导致氨大量增加,或因微生物毒性作用于肝脏,加重肝损害。
7、便秘
肝硬化病人排便不畅,肠内容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受细菌作用,导致氨及其他有毒物质产生及吸收增加。此外,手术、分娩、流产、饮酒,以及精神因素(如抑郁、悲观、愁苦、急躁等)也可促进肝昏迷发生。
中医认为,急性肝昏迷的原因主要是湿热结痰,痰热蕴毒,毒火攻心以致内蕴,由于毒热势急,迅速耗灼气阴,因此,开始多属实热,但很快出现正虚之象。临床上可分为痰热偏盛和痰湿偏盛两类。
慢性肝昏迷多因久病体虚,气血不足,阴阳俱损,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虚风内动;另外,湿毒热邪潜伏血分,进一步发展能鼓动虚风,邪正交争,以致时而意识昏蒙、烦躁易怒、视物不清、头晕健忘、疲乏嗜卧等,且多由忧郁或过劳而致痰迷窍团、神志昏迷等。
更多肝昏迷文章推荐:
什么是肝昏迷?肝昏迷症状有哪些?
肝硬化为什么会出现肝昏迷?
诱发肝昏迷的因素有哪些?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这四类人现在开始预防肝病还不晚10222
- 02.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传染7398
- 03. 肝脏的天敌有哪些? 肝脏最害怕受到这些刺激!9293
- 04. 肝病有哪些饮食禁忌?羊肉甲鱼不能吃13430
- 05. 预防肝癌 5项预防措施要牢记12892
- 06. 纹身打耳洞火爆 爱美当心丙肝感染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