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病怎么治疗合适?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亦不明确。目前,关于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停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在多数情况下,停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后,肝功能可逐步恢复,而不需要特殊治疗。遗憾的是,在更多的情况下,难以明确究竟是哪种或哪几种药物引起了肝损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虽然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可以明确,但该药物又非常重要且不能停用或换用,那么,医生只能采取“妥协”措施,将“肇事”药物减量使用,同时加用一些具有保护肝细胞作用的药物。
促进有害药物的代谢和清除
对于已经明确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当此药的血药浓度很高时,可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等方法,使有害药物快速排出。
同时,应用一些解毒剂,如非特异性解毒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N-乙酰半胱氨酸、硫代硫酸钠、甾体类激素、熊去氧胆酸(UDCA)、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等,特异性解毒剂如二巯丙醇、青霉胺、巯丁二酸、巯乙胺、喷替酸钙钠、依地酸钙钠等,均有助于治疗药物性肝病。
一些研究提示,静脉滴注肉毒碱可治疗丙戊酸盐引起的线粒体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对乙酰半胱氨酸(APAP)中毒的特异性治疗,活性碳也可减少APAP的吸收。血液透析和解毒剂等均可用于急性药物中毒和严重的明确药物中毒,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少见。对于更多见的轻中度药物性肝病,上述办法并不适用。
应用肝细胞保护剂
在我国,所谓“保肝药”的种类繁多,大多为中成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药物性肝病。但在这些药物中,缺乏真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者占很大比例,疗效难以评估,从临床使用情况看,大多数所谓的“保肝药物”效果不确切。只有少数药物有部分循证医学证据,治疗药物性肝病可能有效,包括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甜素类、UDCA、水飞蓟素、门冬氨酸钾镁等。
新药研发 目前,一些外国学者正在针对药物性肝病的可能发病机制研制新药物。细胞色素P450酶是参与I相反应的主要酶系,与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密切相关;肝细胞上的核受体(NR)则控制肝脏药物代谢的所有各相。对P450酶系和NR进行调控,是治疗药物性肝病的新思路。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如何判断药物性肝损害9744
- 02. 中药并非“天然无毒性” 膏方引发药物性肝炎8144
- 03. 中成药对肝脏的呵护6781
- 04. 慢性病患者 须防药物性肝炎8893
- 05. 酒精肝、脂肪肝、药物肝为什么易反复?8677
- 06. 中成药也能吃出严重肝病?!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