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在肝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理论,对预防肿瘤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必须彻底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才能预防及控制肿瘤,这种基于肿瘤生物学基础的观点称为机理战略。另一种观点认为,深入观察肿瘤发病率显著不同的人群,分析其在居住、饮食、营养、烟酒习惯、宗教、职业及其他各种环境条件与生活方式的特点,从而找出肿瘤高发的危险因素及低发的保护因素,以减少患癌的危险性,这种综合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研究的观点称为黑盒子战略。
前者虽然是最理想的控制肿瘤的策略,但难度极大,一时难以获得结果。后者则有可能在尚未阐明肿瘤发生机理与确切病因之前,较大幅度地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故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已成为当今肿瘤预防的主要途径。
黑盒子战略可在三个层次上进行:
首先是维护机体良好的健康状态,减少致癌物暴露或免受其害,此即病因学预防,无疑这是很理想的。但实际上去除致癌因子如去除大气及食物中的潜在致癌物一样,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故目前仅侧重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已具有某种肿瘤的背景性疾病或癌前状态,予以有针对性地干预,阻止其癌变,此即发病学预防,也就是化学预防。
三是已发生了早期肝癌,但尚未浸润或转移,则早期发现后予以及时治疗,以获痊愈。
由以上分析可知,肿瘤的化学预防就是应用天然或合成的化学物质,逆转、抑制或阻止癌前细胞向癌细胞发展。其临床目标是减少肿瘤发生,其细胞学目标则是诱导癌前细胞分化使之重新正常生长。故化学预防的应用对象是癌前疾病或有潜在遗传患癌倾向者以及为防止发生第二个原发癌的已愈肝癌患者。目前化学预防效果已较肯定的有三苯氧氨预防乳腺癌、维甲酸及其衍生物预防口腔白斑、头颈部第二个原发癌及已戒烟者的肺癌,阿司匹林预防结肠癌等。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其病情进展迅速及预后不佳,一直被视为“癌中之王”。已知肝癌与慢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和丙肝密切相关,所与预防肝癌需从源头抓起,即预防肝炎的发生或是控制慢性肝炎向肝癌发展。当慢性肝炎向肝癌发展时,有一过渡阶段,这就是肝硬化。临床上肝硬化比较容易诊断。故党发现慢性肝炎患者有肝硬化倾向时,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阻止肝癌的发生。
甲胎蛋白afp在肝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
甲胎蛋白,即甲种胎儿蛋白(AFP),是胎儿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但新生儿出生后,体内就不再产生这种蛋白。如果干细胞发生癌变,就会重新产生AFP。故AFP是目前诊断肝癌的最敏感而又可靠的生化指标。不过,最近研究表明,很可能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发现,经AFP处理的动物在接种病毒后,其肿瘤发生的潜伏期较未用AFP处理组明显缩短。诱癌所需要的病毒量也明显减少,抗AFP抗体能拮抗AFP的上述作用。新生小鼠用化学致癌物诱癌的时间明显省于成年小鼠。在用化学致癌物诱发肝癌的早期,动物的肝细胞未见明显的形态学变化,但已出现血清AFP逐渐升高。如此时停止喂食致肝癌物质,多数动物便不再发生肝癌。在大鼠服用三甲基奶油黄之前或之后,用小鼠AFP和弗氏完全左剂主动免疫大鼠,可显著抑制大鼠血清AFP升高和肝癌形成;在用小鼠AFP免疫大鼠的同时,联合应用马抗大鼠AFP抗体进行被动免疫,能完全阻断化学致癌物导致的大鼠肝癌发生。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AFP常呈低浓度持续阳性。根据江苏启东肝癌研究所的报道,AFP低浓度持续阳性一年内,肝癌出现率为44%;大连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肝硬化合并AFP低续阳性者,其癌变率为49%。这些结果提示,早期表达AFP的肝细胞是癌前病变的象征之一,AFP很有可能成为肝癌化学预防的依据。
目前对AFP促进肝癌发生的确切机理,知之甚少。已知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息息相关。研究表明,AFP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AFP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丝裂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值反应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T细胞依赖性抗体生成,诱导抑制性细胞产生,抑制白介素1、2及6的产生。T细胞表面有AFP受体,AFP得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此有关。故推测,AFP很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肝癌的发生。
在肝癌化学预防方面,复方木鸡合剂以木鸡即云芝为主,配伍菟丝子、广豆根及核桃楸皮等组成,对新生大鼠及化学致癌物诱发肝癌大鼠血清AFP有下调作用。用该药治疗慢性肝炎的总有效率90%。该药治疗AFP持续阳性者,显效率87%,总有效率为93%。AFP转阴率为87%,其中AFP大于200ng/ml,并持续8周以上,已达到肝癌手术探查标准者经该药治疗后,AFP均获转阴。
以上结果提示,复方木鸡合剂具有肝癌前期阻断性治疗作用,其降低AFP是其重要机理。联苯双酯对慢性肝炎患者降低转氨酶效果显著,有效率高达85%。对慢性肝炎伴有AFP升高的患者也有降低AFP的作用。经该药治疗后,AFP升高者,总有效率为88%。此外,该药尚能明显抑制黄曲霉素B缩诱发的肝癌。体外研究发现,该药有诱导肝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的作用。
这些结果提示,联苯双酯对预防肝癌发生有重要价值。氧代赖氨酸是从辽宁省大连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新种玫瑰绿褐链酶素所产生的一种碱性氨基酸类抗生素,曾在临床中试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伴有AFP低持阳性者,取得一定疗效。
新近研究表明,该药能抑制肝癌细胞AFP基因的表达并逆转AFP的促肝癌细胞生长及免疫抑制效应。荷人肝癌的裸小鼠体内实验显示,氧代赖氨酸治疗组小鼠血清AF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33%。这些结果提示,该药有逆转肝癌恶性表型的作用,可望成为肝癌化学预防的重要药物,很值得做进一步探讨。此外,维甲酸类及硒等也有降低AFP的作用,但它们预防肝癌的确切效果尚待作进一步评价。
总之,肝癌的化学预防着眼于用药物或食物成份阻断癌前病变的进展,这是减少肝癌发生最好的方法。应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癌“高危人群”,定期做AFP及B超检查。一旦发现AFP升高,应立即采用降低AFP等措施,以减少肝癌的发生。肝癌化学预防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开始,今后应加强肝癌高发地区的干预试验及基于AFP的肝癌化学预防药物的开发研究,并为彻底征服肝癌做出更大努力。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癌中之王”怎样诊断和治疗?7689
- 02. 肝癌患者的中药调理8620
- 03. 肝癌是怎么导致的11951
- 04. 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9664
- 05. 教大家认识肝癌的基本知识8803
- 06. 肝癌术后生活护理要点8556
热门阅读
- 01. 脸部长斑肝气郁结所致
- 02. 中度脂肪肝的饮食注意事项!
- 03. 酒精肝患者吃什么菜好?
- 04. 病毒性丙型肝炎
- 05. 注意肝癌早期症状
- 06. 阿米巴肝脓肿的五项预防措施
- 07. 如何看懂乙肝五项结果对照表
- 08. 感染甲肝有三个阶段
- 0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肝衰成功
- 10. 乙肝大三阳早期症状有哪些
图片推荐

中国学者发现HBsAg与 HBV-DNA显著正相关
中国学者发现HBsAg与 HBV-DNA显著正相关 伦敦——在2014国际肝病大会展示的一篇壁报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据专家介绍,

自制养肝明目粥
自制养肝明目粥 对于电脑工作者来说,要具备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除了平时注意卫生用眼外,日常的饮食营养是少不了的,我国民间素有食粥的习俗,营养学家认为,在秋冬时节喝粥养生是最佳时机,特别是在米粥中加入一

庄险峰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
庄险峰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庄险峰院长是肝病医院副院长,对治疗肝病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庄院长主要介绍了乙肝病毒的一些症状以及传播途径。 肝病医院庄险峰院长指出,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性传播,血

丙肝治愈率可达85% 高危人群应早筛查早治疗
在病毒性肝炎里面,乙肝是大家最为熟知的,我国是乙肝大国,近几年来乙肝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另一种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卫生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感染丙型肝炎的人数

肝病医院创始人耿兰书授课《治疗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大量胸腹水的用药体会》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肝病医院创始人耿兰书院长,百忙之中精心准备,制作了《治疗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大量胸腹水的用药体会》的专题课件,6月25日下午对医院职工进行了培训,副院长刘敏,职能、业务

侯金林:全口服丙肝治疗药物疗效达90% 新药物还未在内地上市
2015年2月7日,由香港程思远肝炎研究基金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主办,解放军302医院协办的“CHCF2015第二届中国国际丙型肝炎论坛”在香港隆重召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每天3两白酒 10年可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肝硬化的种类很多,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是比较常见的。下面,肝病医院专家对酒精性肝硬化做个简单介绍。 酒精性肝硬化与大量

意大利科学家证实咖啡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日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国际肝病会议上,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经常饮用咖啡或可使肠壁渗透性减弱并可能有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同时,在某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