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记忆:攻克甲肝 制服横行肆虐的“黄色瘟神”
“我已经预料到甲肝会大规模暴发,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毛江森的叙述里,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色彩。
1987年12月,上海暴发了一场由带毒毛蚶引起的甲肝大流行;1988年春,这一疾病迅速蔓延到邻近的浙江、江苏等地。浙江的急性黄疸病人剧增,成为第一传染病,发病率最高达到4%。
同年7月,由毛江森领导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甲肝疫苗研制攻关组,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了甲肝减毒活疫苗毒种,并在北京通过部级鉴定,成为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成果。
从1992年开始,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全国大规模使用,是迄今副反应最小的病毒性活疫苗,中国严重的甲肝流行得到了控制,黄疸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亲历者说
曾经谈毛蚶色变
一旦感染甲肝后,必须隔离治疗,少则21天,完全康复需半年,还会造成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浙江省20余万人感染了甲肝病毒,急性黄疸肝炎发病率剧增。各医院紧急动员,临时增加肝炎病床,但仍有许多本该住院隔离的病人无院可住,被迫留在家中。
人们的工作、生活全被打乱了,很多人把预防肝炎的中药汤当开水喝,醋和大蒜脱销,酒店饭馆生意清淡,公共浴室关闭,个体饮食户歇业,“发病规模和严重程度,远远大于后来的非典。”
“元凶就是毛蚶。浙江沿海的滩涂上,毛蚶到处都是,加上外地销售过来,很快就被大家当作美食了。开水泡一下,蘸上调料就生吃,是种很不好的习惯。”
毛江森说,当时近海污染严重,毛蚶体内富集甲肝病毒,这种食用方式,无法杀灭病毒,轻而易举地经口侵入消化道及肝脏,导致疾病。“原因找到后,人人谈毛蚶色变。”
1988年2月10日,杭城大街小巷贴满“严禁出售毛蚶”的通告,省、市卫生部门领导亲自挂帅,进行全市食品卫生大检查。随后,全省开始禁止毛蚶上市。
农民的疾苦促使研制疫苗
1978年,毛江森从下放的甘肃调到浙江省卫生实验院(现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去农村做了半年的疾病调查。
“当时我去杭州郊区的袁浦乡蹲点,这个乡的村子背靠钱塘江,门口是条小河,第一户人家得了甲肝,在河里清理粪便后,整条河都被污染了,河流经过的人家也全部感染,全乡无一人幸免。”
毛江森说,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家5口。“第一次踏进他家,发现全家都是甲肝病人,5个人挤在床上,目光呆滞,全身都是鸡蛋黄的那种颜色,吃喝拉撒无法自理,3个月里,一家人全靠大队轮流派人送饭,才熬下来。”
“那时农村的发病率比城市要高,我也是农民出身,农民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有时候看得都想落泪。”
1978年的调查,促使毛江森将甲肝研究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并全力投入到甲肝疫苗的探索中,这一研究,就是12年。4年用于分离研究病毒,4年用于培育疫苗,4年用于生产工艺研究。
探索从收集粪便入手
要研制疫苗,首先要把病毒拿到手。
“去哪找病毒呢?只能去病人的粪便里找,特别是未发病之前的粪便,病毒量最高。”道理很简单,找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会,听说哪里发现了甲肝病人,毛江森和助手小陈马上过去,一人发病,全家人的粪便都要收集,从发病前一直到发病后一星期。“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郊区农民家和医院收集黄疸肝炎患者的粪便,一小包一小包装到塑料袋里,再带回实验室研究,当时光收集的粪便,就装满了两只大冰箱。”
条件有限,毛江森和小陈只能坐公交车去收集粪便,“大夏天的,带粪便上车,车上马上就有一股臭味,老百姓对我们怒目而视,我和小陈只能当作没看见。”
第一线曙光出现在1980年的春节。
“我们终于用放射免疫的方法证明有病毒,但杭州当时没有电子显微镜,不能直接观察到病毒。我们在1980年的大年三十,赶到河北医学院,在他们的电子显微镜里观察甲肝病毒。年三十,和学生挤在食堂里吃一碗粉条,心里非常高兴;年初一就像捧宝一样,拿好病毒照片,挤火车赶回杭州。”
历经十二年研制终成功
之后就是没日没夜地加班,研制队伍也从最初的两人,壮大到了10多人。从1980年找到病毒,到1992年疫苗在全国大规模使用,研制过程历经12年。
1982年,甲肝病毒在试管里生长。
1984年,病毒改造成功。
1986年,实验证明病毒改造成功,毒素被确定已去除。
1986年夏天,经卫生部批准,进行第一批疫苗试验,对象是毛江森单位的12名员工。
“会不会发病?又能不能产生抵抗力?谁都不知道,虽然我心里比较坦然,觉得应该能成功,但试验的同事站在了我的面前,还是有点紧张。”
12名同事都是年轻健康的小伙子。第一个人进隔离病房之前,医生和各种急救药品全部待命,就怕出现意外。
“那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姓朱,他注射疫苗的时候,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液体是我们多年的心血啊。注射完后,他躺了一个多小时才出来。”第一次试验,毛江森相当谨慎,只试验了两个人,观察了几周,确定平安无事,才进行第二批剩下10人的试验,接着是第三批,127个幼儿园的小朋友。
“抗体产生了,肝功能也没有任何异常。到第四批,我们就扩大到了几万人。”
1988年—1992年,大批量生产的工艺研究完善,卫生部批准批量生产和使用。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寄语:“这一成果对预防甲肝非常有价值,希望早日贡献给社会和人民。”
甲肝活疫苗推向社会后,浙江沿海高发区的甲肝病人数量呈现大幅度下降,发病率降低了4/5。
例如,1980年以来,椒江市的甲肝发病居高不下,1991年—1994年,该市防疫部门组织对1岁—15岁人群进行甲肝活疫苗普种,12214名接种者无一例发病。
毛江森领导研制的甲肝活疫苗,是迄今副反应最小的病毒性活疫苗,抗体阳转率达93.5%,居国际前列。
●档案解密
我国是甲肝高发区,人群总感染率高达70%,30岁以上年龄人群感染率在90%以上。
甲肝活疫苗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最佳预防手段,只需一次注射即可获得持久保护。接种对象主要是高危人群、高发地区、城乡接合部、农村以中小学生为主,还有甲肝发生时的外围人群及部队。
毛江森的甲肝活疫苗研究分为5个步骤:分离病毒、建立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摸清发病机理、找动物模型和在动物上试验、最后解决诊断和疫苗问题。这五道关卡,基本上是两年攻克一个,多数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疫苗于2005年经印度政府药管部门的严格评审和测试,包括人体接种试验,批准该疫苗在印度使用。迄今已有10余个国家批准使用,居中国疫苗出口的前列。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不让甲肝从“口”入侵!8056
- 02. 甲肝传染途径是什么7816
- 03. 哪些人不适合接种甲肝疫苗?8951
- 04. 节假日要预防甲肝病毒 甲肝传播都有什么途径8739
- 05. 你知道预防甲肝的三个措施吗?8553
- 06. 预防甲型肝炎几措施9793
热门阅读
- 01. 肝病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 02. 肝腹水什么时候治疗最好
- 03. 脂肪肝是心血管病的“温床”
- 04. 甲肝患者用过的餐具如何消毒?
- 05. 肝区痛该怎么办?
- 06. 晚期肝硬化的两个症状 肝硬化要做好日常护理
- 07. 脂肪肝患者常吃一种水果可养肝
- 08. 吃青色食物有助肝脏排毒
- 09. 冬天注意对肝养阳气
- 10. 怎么来预防肝硬化
图片推荐
乙肝肝功能恢复正常能否停药?
咨询:我在一个月前单位体检,发现患有乙肝,肝功能也有些不正常,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肝功能以恢复正常,因不想在继续吃药,故想问问各位专家乙肝肝功能恢复正常能否停药呢? 乙肝肝功能恢复正常能否停药?专家
谁给了违法药品广告存活的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路灯、垃圾筒上常能见到根治牛皮癣、性病的广告,电视里专治乙肝、提高性功能的药品广告也随处可见,而翻开报纸,治疗癌症、心脏病的'特效药'更是铺天盖地…。 这么多虚假药品的广告是如何闯过审
肝病患者春节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冬季悄悄的来临,转眼就要到春节了,春节期间,慢性肝病患者若不注意生活饮食的保养,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加重。那么,肝病患者春节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是如何介绍的。 肝病患者春节期
乙肝一定会转为肝硬化吗?
咨询:本人患有多年慢性乙肝病史,一直以来病情都较为稳定,但最近的一次体检,医生却说肝脏已有纤维化迹象,建议及时治疗,为此我很是担心,想问问各位专家乙肝一定会转为肝硬化吗? 乙肝一定会转为肝硬化吗?专
共餐、握手、接吻会传染乙肝病毒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骆抗先教授 体液会传播乙肝病毒吗?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 除此之外,“大三阳”慢性乙肝病毒携
接吻会传染乙肝吗
有很多人对乙肝有一种恐惧感,认为与乙肝患者的接触都有可能感染乙肝,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那么,接吻会传染乙肝吗?一般情况下不会的,除非接吻者的口腔有破损,否则即使是将乙肝病毒吞进了肚子里,也不会感
吃没煮熟的鱼虾可能感染肝吸虫
中山市民喜欢吃火锅,为了追求口感,很多人都喜欢进食没有完全煮熟的鱼虾,殊不知享受美食的同时可能会得病,这个病就是我们常讲的肝吸虫病。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介绍,肝吸虫病顾名思义就是感染了肝吸虫导致
肝硬化老人一天五个鸡蛋导致肝性脑病
家住盐山县的王老太太今年八十二岁,患肝硬化多年,一直坚持治疗,按医嘱要求吃药、复查,病情保持的很稳定。两天前,老人突发肝性脑病,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老人才脱离生命危险。 一周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