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因素对乙肝患者生活的影响
乙肝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计有乙肝患者 2,000 万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9,300 万人。近年来,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状态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但尚缺乏科学衡量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权威数据和研究。在此背景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CFHPC)作为全国肝炎防治的最权威机构,牵头组织了 “ 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 ” 项目,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今日,在第二个世界肝炎日前夕,“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在京公布。
调查数据显示,在疾病控制状况方面,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得到长期有效控制的患者,其平均生活质量指数为66.5,高于总体平均指数;而病情未好转的患者、病情加重的患者,其平均生活质量指数分别仅为60.7 和53.4,大大低于总体平均指数。
在听从医生指导方面,根据医生指导暂停或更换治疗的患者,其平均生活质量指数为64.7,高于总体平均值;而自行停止或更换治疗的患者,其平均生活质量指数仅为61.8,低于总体平均值。
坚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其平均生活质量指数高于未坚持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前者的平均值为64.2,而后者仅为63.2。
同样,未出现耐药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指数为65,高于出现耐药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指数62.4。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分析此数据时说:“对慢性乙肝患者而言,由于现有医学条件尚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因此长期控制病情,是享有正常生活质量、回归正常工作学习的前提条件。要长期稳定控制病情,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类药物的患者,初选药物时,应采取预防耐药策略,即首选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尽量避免耐药的发生。此外,患者需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无论是更换治疗方案还是停药都应遵循医嘱。”
另外,社会经济因素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也很大。调查数据显示,全职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指数为65.1,高于平均值;而失业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仅为60.6,大大低于平均值。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与家庭收入相关,收入较高的群体其生活质量指数也较高。
在社会支持部分,超过半数(53%)的患者认为“保护乙肝患者的权益和法规得到了有效执行”,只有15%的患者持不同意见,其余患者表示不能确定或没有相关经历。在社会关系方面,近半数(49%)的患者表示“知道我患有乙肝,朋友、同事没有因此疏远我”;但仍有42%的患者认为,很难向老板和其它人解释自己的健康问题。
庄辉教授分析说:“社会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次指数显示的结果令人看到了希望,说明保护乙肝群体权益的努力,以及多年来的乙肝科普教育见到了一定成效。乙肝歧视的减少,将有助于改善乙肝群体的就业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经济因素一直是广大患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医保如能覆盖更多的抗病毒药物,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乙肝患者记住不宜食狗肉及动物肝脏5121
- 02. 乙肝患者的“垃圾食品”有哪些7381
- 03. 专家指出:酒是肝炎大三阳患者的大敌7846
- 04. 好睡眠,护好肝8053
- 05. 乙肝患者饮食注意三点7901
- 06. 常用保肝方法五字诀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