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莫忘定期检查
有很多无需治疗的乙肝携带者,总是寻找各种理由不去医院做检查,平时又不注意保养,等到最后终于发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乙肝已经变成了肝硬化,甚至有的患者已经到了肝癌晚期。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定期检查。
药物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手段,但目前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它的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其实,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虽然任何药物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但只要我们在服药期间加强监测、加强随访就好,这才是用药安全的最好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第一,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定期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判断耐药问题和其它不良反应,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具体说来,处在病情波动期的患者每月应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等。进入稳定期后,患者也要每三个月监测一次。此外,医生在治疗期间还会根据用药情况及病人的具体病情增加相应的检查。
第二,预测耐药。乙肝病毒DNA的变化可以提示今后耐药发生的风险。医生借助检测结果可以预测耐药的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患者,还可以加以干预。
第三,预测疗效。我国目前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大部分属于e抗原为阳性,对他们而言,最合理的治疗目标就是“双达标”,即病毒DNA和e抗原都转为阴性。一旦实现了双达标,再巩固治疗一年,就有望最终实现科学停药。此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很低,病情反复的概率也会小得多。
所以在治疗期间的各位战友一定要勿忘定期监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药的安全性及疗效性。
怎样检查?
肝脏有无炎症,一是看有没有全身无力,吃饭不香,不能吃油腻食物,饮酒量明显下降等。
二是看肝脏功能有无损伤,即转氨酶、胆红素、球蛋白有否升高,白蛋白有否降低,这需要抽血化验肝功能。
三是看肝脏有无逐渐缩小,脾脏有无逐渐增大,这可以由B超检查得知。B超检查需要动态观察才有更大的意义,即前后几次的肝、胆、脾B超结果相互对比才能发现问题。许多患者每次B超检查后以为医生看过了结果就没用了,把报告单就扔掉了,很可惜。
第四项就是检查肝癌标志物,即甲胎蛋白(AFP)。AFP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没发现肝脏肿块之前就可以明显升高,即可以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这是医学界目前公认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定性检查县级医院均可以做,但阳性并不意味着就是肝癌,尚需看AFP浓度有多高,这就需要进行AFP定量检查。因此,复查时一定要检查肝功能、B超,30岁以上的人要查AFP。而“二对半”检查倒在其次,因为“二对半”只能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而不能反映肝脏的炎症情况。有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转氨酶也不高,但B超检查肝脏逐渐缩小,脾脏逐渐增大,也表明肝脏有活动性炎症,需要积极治疗,否则易致肝硬化。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五大不良生活习惯最伤肝7769
- 02. 猪肝食疗养肝明目8748
- 03. 乙肝患者须定期监测8904
- 04. 慢性肝炎要控好 食淡戒酒不可少7947
- 05. 乙肝饮食的七个注意事项8883
- 06. 乙肝患者保护肝脏注意四点 健康吃水果很重要1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