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肝病知识肝病健谈 → 肝病知识问答100个举报

肝病知识问答100个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3.2       浏览: 9317次

  1 肝脏的解剖部位如何?

  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上部,分左、右二叶,右叶大,左叶小(部份在腹腔左上部)。一般重约1200~1500克。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肝上界在右侧第5~6肋间。肝的下面有一肝门,是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肝胆管以及淋巴管、神经出入口,在肝下面右侧有一个胆囊。肝脏有一定活动度,可随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缘,因此,正常时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和剑突下摸到。

  2 肝脏有哪些重要功能?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中心站。食物消化后,经肠道里的门静脉进入肝脏,有关营养物质的代谢几乎都需要有肝脏参加。失去了肝脏,生命就不能维持。

  肝对糖的贮存、分布和调节起重要作用。食物经分解成为葡萄糖后,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供人体利用,大部分则经肝细胞合成为肝糖元,贮存于肝内。当饥饿、劳动、发热时,肝细胞可将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供人体利用。在机体营养状况好肝糖元贮备丰富时,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害。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其中主要是白蛋白,还有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当肝脏损害严重时,血浆白蛋白就会下降,可出现浮肿、腹水。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减少,可引起出血。

  肝脏能将衰老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间接胆红质,加工为直接红质,再从胆道排出到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肝脏受损,加工间接胆红质和排泄直接胆红质的功能下降,血液中二种胆 红质(称总胆红质)的浓度上升,就会出现黄疸。脂肪的消化、吸收、利用与肝脏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脂的各种成分是恒定的,靠肝脏来调节。脂肪代谢紊乱时也可引起肝脏病变,如脂肪肝。严重肝病胆固醇会明显下降。肝脏是维生素A、B、C、D、E、K和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场所。

  肝脏参与激素代谢过程。正常时,体内的激素含量保持平衡,多余的激素被肝脏破坏。肝脏有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因雌激素破坏灭活发生障碍,体内含量就增加,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如蛛蜘痣,又如醛固酮的抗利尿激素灭活障碍可发生水肿、少尿。肝脏通过氧化还原、结合等方法把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和外来毒物、毒素,包括药物进行解毒处理。肝内还有一种吞噬细胞,具有吞噬细菌异物的作用。肝脏通过解毒和吞噬作用来保护人体的健康。

  3 病毒性肝炎有哪几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以侵犯肝脏为主并导致肝组织发炎、坏死的病毒所引起的。根据致病的病毒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六个型。甲型肝炎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病毒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贝类水产品和食具等可引起流行,甲肝是自愈性疾病,一般不会变成慢性;乙型肝炎危害较甲型肝炎大,易变为慢性,还可导致肝硬化、肝癌;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乙肝相似,主要通过血行传播和母婴传染,感染后成为携带状态和变为慢性的机率与乙肝相似或略高;丁型肝炎病毒只有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才能完成其繁殖周期,感染丁肝病毒后可加重病情或更易致慢性;戊型肝炎也是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病情与甲肝相同,但病死率较甲肝高,尤其是孕妇。

  庚型肝炎也是经血传染的,多数人认为它可能不致病或病情较轻,但也有认为可致慢性和导致重症肝炎。最近发现一种新的肝炎病毒-TTV,对其致病性尚有争议。此外,其他病毒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均可引起肝炎,但多有其特征性表现,故不包括在本病之内。因此,临床上有时有典型的肝炎表现,但六型肝炎病毒标记化验都阴性的情况是存在的。

  4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临床意义如何?

  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肾次之,它是由同功酶ASTs与ASTm组成,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ALP经由胆道排出。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癌、均可使ALP上升。正常参与值为30一90u/L。 4、γ-谷氨酰转移酶(γ一GT):健康人血清γ-GT水平甚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γ-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肝肿瘤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为40-55克/L,G为20一30克/L,A/G为1.5-2.5:l。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血清总胆红质(TB)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正常值TB为2-20umol/L,Bc<3.4umol/L,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7、总胆固醇(Ch)及胆固醇酯(cbE):可了解肝病时脂质代谢障碍情况,阻塞性黄疸时Ch可增加,脂肪肝时也可能增加,如严重肝脏损害,Ch和cbE均可下降。

标签:肝病  知识  问答  
联系QQ 在线留言
文章调用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