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脂肪肝:单纯性脂肪肝能恢复吗?
很多人在健康体检时查出了脂肪肝。由于这些人大多没什么症状,以至于误认为脂肪肝不是病。实际上,脂肪肝不仅是病,更由于其隐蔽性,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恶化。日前,脂肪肝按其发展进程,一般是从单纯性脂肪肝开始,逐渐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单纯性脂肪肝及时治可完全恢复
患者:单纯性脂肪肝需要用药吗?
医生:单纯性脂肪肝是脂肪肝发生最初的阶段。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吃得多、动得少)、酗酒、药物和化学毒物的损伤等,造成肝脏脂肪代谢出现了异常,脂肪开始在肝细胞内堆积。
单纯性脂肪肝可无临床表现,容易被患者忽视,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疲乏感、食欲差、恶心、口臭、腹胀、便秘等,通过B超等检查可被发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肝区不适或隐痛等,还可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尚未出现肝细胞损伤,肝功和转氨酶等都完全正常。这是脂肪肝防治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危险阶段,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治疗上相对简单。首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治疗的根本。这个时期的脂肪肝患者大多可以通过减肥、戒酒、控制脂肪摄入、避免有害物质暴露等途径给肝脏“减肥”,让肝脏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是影像学或者肝穿刺检查认为脂肪肝比较严重时,可以辅以药物治疗,如补充肝脏代谢所需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双环醇等保护肝细胞膜等药物。如果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腰围、血糖、血脂等指标判断,属于代谢综合征或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那么还应该及时服用二甲双胍等药物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缓解胰岛细胞的“工作压力”,推迟或消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在单纯性脂肪肝的综合治疗中,保肝药物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是一个短期的强化行为;而需要病人长期高度重视和调整的,是病人的饮食、运动和不良行为的修正。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需要贯彻终身,否则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会复发。
脂肪型肝炎治疗后多数可恢复
患者:脂肪型肝炎需治疗多长时间才见效?
医生:脂肪型肝炎是单纯性脂肪肝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肝细胞脂肪堆积进一步增多,致使一部分肝细胞开始被破坏、肝功受到影响、转氨酶开始升高的阶段。虽然这个时候脂肪肝已经逐渐露出了狰狞面目,但患者却往往只有轻微症状。这也是脂肪肝危险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肝病引起的转氨酶升高不同,这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患者转氨酶升高通常为轻度,持续时间长,通常无临床症状。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进展性肝病。初次肝活检发现肝纤维化和肝内铁含量过多是预示肝硬化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而肝纤维化明显或桥状纤维化是NASH快速进展为肝硬化的标志。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30kg/m2,AST/ALT比值>1,以及2型糖尿病为间隔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危险因素。脂肪性肝硬化时肝细胞内脂滴及炎症有时可完全消退,所以NASH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
在这一阶段,基础治疗与单纯性脂肪肝大致相同,纠正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仍十分重要。除此之外,保肝药物辅助治疗很重要。尽管脂肪型肝炎经过正确规范的治疗也能够基本恢复正常,但比起单纯性脂肪肝的治疗要困难得多,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而且年龄越大、身体基础越差的恢复得越慢。
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要掌握好时机
患者:由脂肪肝演变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几率有多大?
医生:近来研究发现,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脂肪肝与肝硬化常相继发生或合并存在,因此脂肪肝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脂肪肝的类型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根据肝细胞内脂滴大小不同,病理分为大泡性脂肪肝和小泡性脂肪肝;大泡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关系密切。大泡性脂肪肝病因不同,所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概率和进程亦不同。临床上根据其病因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后者主要由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药物、毒物及营养不良等所致。
单纯性脂肪肝亦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并非如既往所认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为良性病变,不会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必须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才会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改变类似酒精性肝炎,但与酒精性肝炎相比程度较轻,进展较慢,肝硬化发生率较低。长期大量服用雌激素、安碘酮等类药物及小肠旁路手术等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可能性比糖尿病、肥胖症所致者为大。
现认为抗纤维化治疗应提前到与治疗原发病同时进行,否则待肝纤维化业已形成后再促进其吸收或降解则相当困难。目前认为对其处理可分几个步骤:去除刺激因素,减轻肝脏炎症;干扰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提高肝细胞功能,增加肝细胞数量。
运动加营养 远离脂肪肝
科学家们认为脂肪肝的干预首先应该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这其中包括限制脂肪摄入总量(尤其是饱和脂肪摄入量),增加身体活动水平。而实际上这些措施都是以减肥为目的。至于减肥的速度,专家们的建议是每周减轻0.5~1.5千克,这样有助于避免体重下降过快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影响。
营养:低脂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和抗氧化维生素
人体临床试验显示,脂肪肝患者的膳食总能量以及饱和脂肪摄入量通常高于健康的对照组人群;同时,多不饱和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维生素的摄入量较低。此外,低能量膳食也有助超重脂肪性肝炎患者改善肝脏受损的情况。机制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一些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增加脂肪酸合成,而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则可以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活性。
运动:有氧运动能力强则肝脏脂肪含量低
运动对于肝脏脂肪的影响一直是科学家们讨论的热点话题。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行身体活动的人们通常肝脏脂肪的含量较低,而且有资料显示,即使运动的强度尚不足以使体重减轻,但也可以对肝脏脂肪产生影响。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是一个关键指标,可以反映人体中脂肪氧化燃烧的能力。有两项大型的人群观察研究显示,有氧运动能力较强的人肝脏的脂肪含量较低,而且这部分人当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也比较低。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教你“三管齐下”防治脂肪肝7656
- 02. 吃什么容易导致脂肪肝复发11087
- 03. 糖尿病性脂肪肝的诊断介绍9185
- 04. 外科手术后患者如何预防脂肪肝7054
- 05. 暴走除脂肪肝请别盲目效仿7295
- 06. 治疗脂肪肝要对症选药膳偏方7765

为治肾病 六岁男孩连吃三天偏
爱吃生肉惹的祸!男子患上肝吸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
乙肝抗病毒治疗后为什么要定期
99%的沈阳人都吃过这东西,
舒清丸——肝炎的克星
脂肪肝出现肝区疼痛怎么办?
大别山革命老区12岁女孩亟需
乙肝孕妇应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复旦等揭开乙肝病毒体内生活方
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食品行业?
提高市民爱肝护肝意识
圆少女捐器官遗愿 卫生部副
哪些人群必须要注射乙肝疫苗?
男子两年前被确诊肝癌晚期 坚
肝炎检查项目大全 教你看懂肝
谁给了违法药品广告存活的空间
肝移植成功率达95% 左半肝
21岁小伙体检查出肝癌 医生
肝病患者饮食需要补充微量元素
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
热门阅读
- 01. 肝功能正常肝病也发展为肿瘤 无症状肝病更凶险
- 02. 肝癌有哪些外科临床症状?
- 03. 脂肪肝吃什么药好?11种中药秘方最补肝
- 04. 肝癌病人生活有效的护理
- 05. 乙肝大三阳的日常注意要点
- 06. 肝硬化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
- 07.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08. 乙肝深陷难治疗现状 乙肝治疗遵循6大戒律
- 09. 你了解脂肪肝疾病的分类吗
- 10. 怎样喝酒不伤肝?
图片推荐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
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清明养肝多吃“黑”!
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
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