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清认清“三部曲” 乙肝可用中医疗法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给许多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危害,如果患上乙肝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以拖延病情,以免病情恶化对身体造成大的伤害。
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消炎护肝等治疗方法。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就应该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并各有其优缺点。前者的优点是e抗原血清转换率较高,疗效相对持久,耐药较少,其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硬化患者。后者的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患者,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可以持续增加,其缺点是e抗原血清转换率较低,会产生耐药,但随着新的核苷类似物的上市,耐药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限于目前医疗水平还不能完全和持久地消除人体内的乙肝病毒,以上两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可能需要长期用药。
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α和长效干扰素α-2a,,隔天一次或每周一次,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精神病等病史不应使用,用药期间会出现发热、疲乏、肌痛、头痛、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需要医生严密监控,疗程为半年或一年。疗效和疗程成正比。对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再用干扰素仍然有效。
核苷(酸)类似物目前国内上市的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起效迅速,抑制病毒作用强,安全性好,但是长期治疗耐药发生率较高,需要定期监测,一旦发现病毒再次复制,需要及时加用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是目前综合耐药率最低的核苷类似物,长期使用可以使病毒得到很好的抑制,肝脏组织学得到改善,同时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不存在交叉耐药,尤其适合于长期用药或已发生拉米夫定耐药者。对于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特别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都应在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停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拉米夫定停药时间。。恩替卡韦短期治疗效果与拉米夫定相似,但是耐药发生较拉米夫定为低,由于与拉米夫定存在交叉耐药,虽然剂量加倍也可以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但是恩替卡韦的耐药明显上升,所以从经济学和临床角度看都不适用于治疗耐药患者。恩替卡韦治疗病毒载量较高的初治患者,短期内疗效不错,可以较快抑制病毒复制,但是,目前国内外恩替卡韦的资料相对较少,在小鼠中发现有肿瘤发生率增高,因此适于短程使用,能否作为长期治疗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抗病毒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但对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本身并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的最终结局,终末期肝硬化应尽早进行肝移植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还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肝移植已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乙肝治疗踏准“科学三步曲”
耐药是所有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共性,是任何口服抗病毒药物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只要每三个月检测HBV-DNA和肝功能,进行疗效考核,就能发现早期病毒变异,且药物不良反应同样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生了耐药,目前也已经有了可以抑制耐药病毒复制的药物,完全可以通过尽早改变治疗方案控制住耐药和疾病的发展。
如果将慢性乙肝的长期治疗看作一场旷日持久的“健康保卫战”,那么科学的用药习惯和合理的服药方式就是乙肝患者握在手中的“长效武器”。而对于不同的“武器”,则需要配备不同的使用法则。对此,专家表示,目前存在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其给药习惯各不相同,患者应当踏准其中的“科学三步曲”。
第一步剂量篇:按体重“分级”给药
药物的安全性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乙肝患者也不例外。然而,对于每次该服用多少剂量,许多患者却并不清楚。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指出,对于乙肝患者若按固定剂量给药,那么其对体重轻的病人持续应答率较高,但可能不良反应大,致使部分病人不得不减量或停药;但是对于大体重病人而言,其药物不良反应虽然小,但也有可能因剂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如此看来,按体重给药应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按照病人的耐受性分门别类地给药,可使所有患者获得相同的治愈机会。聚乙二醇干扰素等长效干扰素可将病人体重等因素都考虑在内,让不同体重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避免了单一固定剂量给药时,体重小的病人骨髓抑制发生率高的缺点,有利于使不良反应最小化,疗效最大化。
第二步环境篇:规律作息缓解压力
乙肝患者除了定时定量地服药外,也应当重视用药时的作息环境。比如在注射长效干扰素前后,乙肝患者需要补充足量的睡眠。每天小睡30-40分钟,可以帮助恢复体力。但同时也注意不要在接近晚上的时候打盹,否则容易影响夜间的睡眠。随时把握时间小睡一番,即使没有真正睡着,也能帮助患者恢复精神。其次,患者在用药期间也需要配合适量的运动。轻松的有氧运动,自由散步是专家较为推荐的方法。通过慢慢加快速度,增加距离的运动方式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此外,游泳和瑜珈等运动也能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精神压力。
第三步饮食篇:克服味觉、嗅觉变化
在日常饮食方面专家特别强调,药物治疗期间,乙肝患者的“饮食功课”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正确合理地安排饮食,能够帮助患者对抗病毒,增强对治疗的反应。有数据显示,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营养需求会比患病前高出20%左右。但是受到药物治疗等多种影响,他们的味觉和嗅觉却可能会发生一些细微的改变。比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可能吃起来口感略微苦涩,对于烹调中的食物气味也会觉得反感。对此,专家建议,患者可在用餐或烹调期间,打开排风扇通风,以减少食物的气味。至于蛋白质类食物则仍应鼓励自己积极摄取。
乙肝可采用的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一:保肝抗纤法
保肝抗纤法也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方法,治标与固本同治。不论祛除标实之后,或在邪实伴有正虚时均应重视培本。主要针对阴虚血瘀型,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两肋隐痛或刺痛或遗精早泄,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弦而涩。
中医疗法二:保肝降酶法
保肝降酶法用于肝热,肝火实证,以泄热利胆,解毒泻火为主,因肝火内燔,游行于三焦所致一身上下内外皆可患病。主要针对肝胆湿热型,以泄热利胆,解毒泻火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脘腹胀满,口苦口干,纳呆食少,厌油恶心,心烦不宁,两肋隐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多腻,脉弦数。
中医疗法三:保肝转阴法
保肝转阴法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方法,也是调整肝脾功能的常用方法,因脾胃功能失调常导致肝病发生。主要针对脾胃气虚型,以健脾益气,和胃祛邪为主。
适用于乙肝患者出现精神疲惫,面色白或虚肿,口淡无味、食后腹胀,大便软成稀溏,舌淡苔薄、脉沉或弱。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慢乙肝治疗不能走捷径8826
- 02. 乙肝治疗:不同年龄不同治法9328
- 03. 乙肝患者要终身吃药吗?8398
- 04. 乙肝怎么治疗 需注意四点7098
- 05. 小心不规范治疗导致乙肝越治越重11358
- 06. 慢乙肝治疗拒绝“鸵鸟心态”!9586
热门阅读
- 01. 肝气郁结应该怎么治疗 常按这个穴位疏泄肝气
- 02. “好吃好喝”不利肝!
- 03. 肝气郁结如何调理
- 04. 辅助治疗酒精肝的食疗配方有哪些?芹菜炒香菇辅助治疗酒精肝
- 05. 乙肝转阴?需要满足几个重要条件
- 06. 青少年最易染甲肝 甲肝疫苗接种不当危害大
- 07. 乙友,喝牛奶需看时机
- 08. 体检足够“找”出脂肪肝
- 09. 乙肝患者耐药可找到早期预警信号
- 10. 检出传染病单位可以公开?单位称有知情权
图片推荐
日本一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临床数据造假
2月2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对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Ag)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受理号:进15-1542)注册申请不予注册,并在一年之内不予再次受理该注
济南高考体检今启动 仍有考生肝功能异常
日前,济南高考(精品课)体检工作陆续启动,部分区县已完成试检,今天起进入正式体检阶段。今年高考体检仍不检测乙肝项目,但继续保留转氨酶检测。除非有医学上的必要,一般不提倡全裸体检查。从试检结果看,被检查
肝移植的成功率有多少?
肝移植的成功率有多少?肝移植的成功率是肝硬化患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就目前来说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和肝癌的较为理想的方法,肝移植术后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存活时间,因此肝移植的成功率就成为大家所关
乙肝病人不能吃什么?
咨询:单位体检,我被告知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医生说要想有效治疗这种病,除服用药物治疗外,还需注意日常饮食,尽量避免食用对肝脏有不利作用的食物,所以我想在此问问各位专家乙肝病人不能吃什么呢? 乙肝病人不
蜂蜜怎么喝才能护肝又补肾?怎么样识别真假蜂蜜?
蜂蜜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古希腊人把蜜看做是“天赐的礼物”。中国从古代就开始人工养蜂采蜜,蜂蜜既是良药,又是上等饮料,可延年益寿。具有滋养、润燥、解毒、美白养颜、润肠通便之功效,对少年儿童咳嗽治疗效果很好。
乙肝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很多患者由于盲目治疗,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导致了病情的恶化。那么,乙肝治疗需要注意什么?肝病医院专家在此作出了详细的介绍。 乙肝治疗需
乙肝潜伏期的特点?
乙肝潜伏期有哪些特点?因乙肝病毒感染后,人体并不会马上有所不适,而是多会潜伏一段时间,不宜被感染者所察觉,故大家及时了解“乙肝潜伏期的特点”,对乙肝的自我检测是十分有益的,那乙肝潜伏期有哪些特点呢?
肝豆状核变性需终生治疗 需建立长期随访和病人管理制度
2012年8月18日,由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办的“肝豆状核变性学术专题会”在广州花都举行,会议由侯金林教授和彭劼副教授主持,湘雅二医院肝病中心杨旭主任,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彭劼副教授、陈金军副教授、孙剑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