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
本文导读:丙肝是肝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如何诊断丙肝?诊断丙肝的标准有哪些?
急性和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 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
2。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 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3。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HCV RNA常 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 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亦可诊断。
预防的问题是这样的: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才被发现,它与乙肝病毒一样,主要经血液传播,它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或血制品感染;共用针头、注射器械感染;一些特殊的器械感染如透析;其它尚未被证实的因素,如长期密切接触感染(追查患者家属,发现家庭有聚集感染现象)已经引起重视。 丙肝的危害在于,HCV感染后HCV RNA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成为慢性感染,慢性化率为60%~85%。一旦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后,HCV RNA滴度开始稳定,感染6~12个月后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后果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并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来自6个国家的11项研究表明,感染HCV 7年至5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0.3%~55.0%,肝癌发生率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约为10%~15%,中年因接受输血感染者约为20%~30%。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先天性胆管扩张肝脏病变有哪些?肝性维生素D缺乏病13185
- 02. 经常喝酒应警惕酒精肝?酒精肝会有哪些信号?10627
- 03. 如何判断自己肝好不好?肝不好可从这些异常表现看出来!7894
- 04. 如何发现患上慢性肝病?警惕慢性肝病的8大表现13809
- 05. 肝功能衰竭的症状表现有哪些?12654
- 06. 肝病早期症状有哪些?1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