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肝病知识肝病症状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举报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9.1.4       浏览: 12732次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近年来随着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的发展,人们认识到HCV感染不仅可引起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普遍可见的肝组织损害,还可诱导自身免疫现象,有时不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鉴别。研究通过对AIH和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结合临床特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γ-球蛋白水平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自身抗体水平在鉴别诊断AIH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中的价值,以及自身抗体与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1998年6月~2000年5月住院患者。AIH患者17例,其中男2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57±13.20)岁;病例均符合AIH诊断标准。丙型肝炎患者43例,其中男34例,女9例,平均年龄(50.17±8.99)岁;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现象,如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红肿,伴有唾液腺损害、扁平苔癣、糖尿病、甲状腺炎、肾小球肾炎等;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证实本组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2、主要试剂:FITC-羊抗人IgG抗体(购自北京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抗Ⅰ型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1)检测试剂盒(日本MBL生物医学实验有限公司生产),ANA及SMA抗原片(购自北京协和医院免疫室)。

  3、实验方法:自身抗体ANA和SMA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抗LKM1抗体检测应用ELISA法,在酶标仪450nm波长处测吸光度值(A)。

  4、统计学处理:应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二、结果

  1、AIH患者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血清抗-HCV-IgG抗体水平的比较:17例AIH患者中有7例抗-HCV IgG抗体阳性(平均A值为0.828±0.547),43例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抗-HCV IgG抗体均为阳性(平均A值为1.0663±0.3096),该抗体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上述7例AIH患者HCV RNA均为阴性,而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组则全部为阳性。

  2、AIH患者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的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17例AIH患者中ANA阳性7例(41.2%),SMA阳性9例(52.9%),抗LKM1抗体阳性4例(23.5%)。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组自身抗体共检出18例(41.9%),其中ANA阳性10例(23.3%),SMA阳性6例(14.0%),抗LKM1抗体阳性2例(4.7%)。AIH患者同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相比,其血清ANA、SMA及抗LKM1抗体水平均高于后者(t值分为为3.399、2.172、3.010,P值均<0.05),而且在丙型肝炎组ANA及SMA抗体滴度很少超过1:160(其中仅有4例达到1:160,包括3例ANA,1例SMA);相反AIH组ANA和SMA常在1:160以上,并有3例AIH患者ANA和SMA两种抗体同时阳性;但在丙型肝炎组无一例患者ANA与SMA同时阳性。

  3、AIH患者与自身抗体阳性的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临床特征的比较:AIH患者以女性占优势、血清ALT、胆红素以及γ-球蛋白水平均处于高水平,显示病情较重;相反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通常以男性居多,血清ALT、胆红素以及γ-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t值分别为3.642、3.990、5.903,P值均<0.05),肝硬化的发生率(38.89%)也低于AIH患者(70.59%)。两组患者的年龄组成差异无显著性。(4)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的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临床特征的比较:自身抗体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生物化学指标(ALT、胆红素、γ-球蛋白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且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2.075、2.328、3.138,P值均<0.05)。两者的年龄、性别组成和肝硬化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三、讨论

  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丙型肝炎与AIH较易区别,但是当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现象共存时,鉴别常比较困难。部分丙型肝炎不易与AIH鉴别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两者体内都可存在相似的自身抗体。文献报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自身抗体的机率高达38%,此时应该注意的是抗体滴度及是否同时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慢性丙型肝炎自身抗体水平通常较低,ANA及SMA滴度很少超过1:160,相反AIH患者ANA常在1:320以上,SMA常在1:160以上。ANA和SMA同时阳性往往提示患有AIH。

  研究中AIH组ANA、SMA及抗LKM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2.9%和23.5%,而在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仅为23.2%、14.0%、4.7%,且自身抗体水平均低于前者。在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组仅有4例自身抗体水平达到1:160(其中ANA3例,SMA1例),相反在AIH组自身抗体水平多在1:160以上,且有3例患者ANA和SMA同时阳性。自身抗体的出现是否会影响到丙型肝炎的临床目前尚有争议。实验结果显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同阴性患者相比,ALT、胆红素、γ-球蛋白水平增高更显著。但也有文献报道,自身抗体的出现并不影响丙型肝炎的病情。关于究竟如何评价自身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加以验证。

  需要说明的是抗GOR抗体和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抗体在鉴别AIH和HCV感染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抗GOR抗体被认为是一种自身抗体,可在大多数HCV感染者检出,但在其他肝病(包括AIH)很少见。检测抗GOR抗体可作为确证HCV感染的一种补充标志。抗ASGPR抗体是存在于AIH患者血清中惟一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ASGPR在AIH的免疫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自身抗原可被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所识别。抗ASGPR抗体不仅可作为AIH的诊断标志,还可将其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强度及其预后的指标。

标签:自身  自身免疫  免疫  免疫性  肝炎  现象  
图片推荐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深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

    据深圳市疾控中心介绍,深圳儿童乙肝流行得到较好控制,目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疫苗诞生前,HBsAg携带率约为10%,即每10人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深圳HBs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其特定的停、用药标准,而且治疗期间亦应对其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用药效果,那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哪些项目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那么肝癌病人能吃草莓吗?  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

    研究表明看腰围即可推测是否患非酒精性肝病

    通常,我们会认为肥胖者易患脂肪肝。然而,国际肝病大会上公布的一则研究表示,相比体重,从腰围更能准确推断一个人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肝病。腰部脂肪堆积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非酒精性肝病。  据法国健康杂志《TO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故乙肝的传播途径亦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一致,那具体传播途径有哪些?乙肝通过什么传播呢?  乙肝通过什么传播?专家表示:
    清明养肝多吃“黑”!

    清明养肝多吃“黑”!

    转眼清明节快到了,中医认为,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很多人肝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弱,常常出现失眠、易怒、腹胀、便秘等不适的症状。肝病医院专家建议:清明养肝多吃“黑”!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硬化的根本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一旦深入肝脏组织核,就会导致肝脏严重受损,乙肝病毒长期破坏肝脏组织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乙肝后肝硬化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因此治疗乙肝是防止乙肝后肝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

    网调丙肝知晓率仅50% 丙肝防控提高意识是关键

    201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重新思考”是今年的主题。近年来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丙肝作为肝炎的一种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丙型肝炎的
你是怎么知道肝囊网的?
  •   
  • 联系QQ 在线留言
    文章调用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