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药物性肝病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下面具体了解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有接受药物史。急性药物性肝病最为常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恶心,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
以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较短(4周以内)。
以胆汁郁积为主的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压痛肝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升高明显(2~10倍),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胆盐、脂蛋白、GGT及胆固醇升高,而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至3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而胆管损伤为不可逆,进展为肝硬化。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血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液肝功能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诊断药肝前应了解:
1、用药史:任何一例肝病患者均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内服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
2、原来有无肝病,有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肝病证据。
3、原发病是否可能累及肝脏。
4、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外,发现任何有关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药肝十分重要。
了解了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另外,诊断药物性肝病时应与以下疾病作鉴别诊断:病毒性肝炎、全身性细菌感染、术后肝内汁淤积、胆总管炎伴/或急性胰腺炎、胆管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肝病肝功能恶化。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药物性肝炎的原因有哪些?8955
- 02. 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危人9249
- 03. 如何判断药物性肝损害?6887
- 04. 感冒药混吃易伤肝8966
- 05. 肝炎合并感冒,怎么吃药好?7942
- 06. 感冒药加咖啡协同害肝8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