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丙肝的适应与禁忌
已经确诊患了丙肝的朋友,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丙肝不像治疗乙肝那样复杂,那么丙肝的治疗方法是什么?α-干扰素治疗丙肝已有10余年的临床经验,是目前唯一有效药物,尤其是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的联合治疗,效果较单一治疗好。本文来介绍一下干扰素治疗丙肝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干扰素治疗丙肝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般认为抗一HCV阳性、ALT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HCV-RNA阳性,无干扰素治疗禁忌证者,应考虑应用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的禁忌证是进展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内源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肾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30~50)X109/L、白细胞减少<(2.o~3.o)X10。/L、妊娠和严重冠状动脉心脏病及肿瘤。
伴有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无黄疸、腹水或静脉曲张出血),可考虑干扰素治疗,可缓解肝硬化进展,减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2)干扰素治疗丙肝的类型、剂量及疗程、疗效
干扰素类型较多,临床常使用的是基因重组IFN—a2a、IFN一仅2b、重组复合干扰素(cIFN)细胞IFN—oc,其疗效基本相似。临床最常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是a干扰素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疗程6个月。
治疗结束生化应答率为40%~50%,治疗结束后6或12个月的生化稳定应答率为15%~20%,治疗结束病毒应答率为30%~40%,稳定应答率为10%~20%。生化和病毒学好转的患者常伴有组织学好转。但单用干扰素治疗丙肝疗效不高,目前一般推荐联合疗法。
联合应用干扰素和病毒唑进行治疗,或者联合应用干扰素和胸腺肽(Tal)进行治疗。其疗效不亚于使用干扰素治疗丙肝的效果;而且联合使用氧化苦参碱注射剂与干扰素治疗丙肝,其疗效更佳。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丙肝何时抗病毒合适呢?7764
- 02. 丙肝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3661
- 03. 孕妇感染丙肝需补维生素 丙肝不治更易转为肝癌13636
- 04. 丙肝容易转为慢性肝炎 肝硬化是丙肝主要死因8712
- 05. 国外慢性丙肝治疗有了新进展12541
- 06. 丙肝,治与不治两重天6999
热门阅读
- 01. 轻度脂肪肝能恢复吗?脂肪肝要控制每日热量
- 02. 肝炎患者饮食须知
- 03. 乙肝感染后不治疗会发展成肝硬化?
- 04. 你知道酒精肝的并发症吗?
- 05. 年轻白领成脂肪肝新宠
- 06. 肝血管瘤三大危害
- 07. 体重减轻是肝硬化早期多见症状 警惕肝硬化早期的8个信号
- 08. 肝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 09. 丙肝都有哪些先兆症状 右上腹出现不适要小心
- 10. 专家提示:健康杀手丙肝潜伏长无疫苗预防(图)
图片推荐
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
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我们吃的食物和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进行解毒代谢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饮食就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因此生活中三类伤肝食物需慎用,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
怎样鉴别黑心医院?
近些年来,医疗骗子比较多,不少患者由于急病乱投医,没有选择正规的医院去治疗,而被黑心医院所坑骗,不但病没治好,还被诈光了钱财。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谨防被骗,肝病医院给大家介绍几种辨别黑心医院
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
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当家中油乙肝患者时,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感染乙肝。那么,到底,家有乙肝患者应注意什么?对此,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
肝痛是什么原因?
网友咨询:我是乙肝患者,最近这段时间总感觉肝痛,是不是病情严重了,会不会是肝癌呀?肝痛是什么原因?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请肝病医院的焦主任为我们详细解答。 焦主任告诉我们,肝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脾大的危害?
脾大的危害?脾大可谓是临床常见体征之一,且绝大多数都是由某种疾病造成的,故大家及时了解“脾大有何危害”,对疾病的自我重视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那脾大的危害有哪些呢? 脾大的危害?肝病医院专家表示:脾大
侨康丙肝公益诊疗活动 新药及检查免费送 助力丙肝患者康复在行动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
80后小伙肝肿大到顶半个肚子
一顿能喝13瓶啤酒,还能连着喝好几顿,因为常年饮酒,一名32岁的白领患上了酒精肝和肝腹水,肝大到医生都头一次见,医生提醒,饮酒能刺激和损害肝脏导致干细胞坏死,肝炎患者只要不痊愈就应该终生戒酒。 32
庄辉: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幼师不会对孩子构成威胁
对于允许乙肝携带者当幼儿园老师这个规定,庄辉院士明确表示赞同。即使幼儿园老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进行乙肝病毒传播,对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构成威胁。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