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需要早发现 早治疗
我国是个乙肝大国,但对于乙肝的“兄弟”——丙肝,国人所知甚少。有数据显示,我国丙肝的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更有专家大胆预测,随着人群对于乙肝感染防护知识的重视及乙肝疫苗的推广,乙肝感染者势必减少,而丙型肝炎危害则会浮出水面。
近日,记者走访了国内多位肝炎治疗领域的专家。“丙肝防治问题面临新挑战,要加大关注力度”,成为专家共同的呼声。
我国丙肝患者5年增5倍
其危害不亚于乙肝
据统计,全球有1.8亿名丙型肝炎患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4倍;全球由丙肝相关肝病引发的死亡人数每10年上升1倍。根据我国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的丙肝抗体阳性率约为3.2%,推算约有患者3800万人。虽然200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尚未正式公布,阳性率水平可能因实行无偿献血、严格管理采供血过程及血液制品等措施而有所下降,但每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显示的丙肝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报告的丙肝发病人数约12万,是2003年的6倍。
对于上述一系列数字,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钊教授说:“丙肝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在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之前,会有长达10年~20年的病情隐匿期。在这期间,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感觉轻度疲劳乏力,直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时才被确诊,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有专家提出,公众对丙肝的了解始终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水平。“1989年之前,丙肝、戊肝都被称为非乙型肝炎。而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危及健康、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只有乙肝。”北京地坛医院著名肝病专家徐道振教授告诉记者,事实上,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有15%左右的人群能够自愈,而85%都会转为慢性感染,需要抗病毒治疗。另有统计显示,慢性丙肝中有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1%~7%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因此,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早诊早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源。”
丙肝患者漏报率高达52%
健全转诊制度是关键
即便上述数据已经有些耸人听闻,但绝大多数专家表示,目前的统计数字仅是冰山一角,远低于我国实际存在的丙肝人数。因此,发现潜伏在人群中的丙肝患者,实现疾病的早诊早治是攻克该病的症结所在。对此,王钊表示,加强对非专科医生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在医疗机构内建立多科室的合理转诊复查制度是重要手段。
“虽然现在医院在病人手术之前都会做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检测,但即便发现了丙肝抗体阳性,医生也往往将目光局限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及手术器械消毒等问题,忽略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使丙肝患者漏报率高达52%。80%左右的患者未被告知或指导其做进一步检查,95%左右没有做进一步的治疗。”王钊坦言,“在诊断技术、治疗手段相对完善的背景下,让进了医院的丙肝病人没有接受治疗就走掉,是很遗憾的事情。”
为此,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今年5月在我国15个主要城市的多家医院推出了“一分钟领航”计划,期望通过培训,逐步规范非专科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意识和转诊工作,鼓励非专科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建立起各科室间的相互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医疗架构,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规范治疗。
丙肝患者治愈率可达七八成
防治知识需普及
2007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公众对丙肝的关注和认知度如此之低,使得丙肝的就诊率仅有10%。因此,王钊表示,丙肝防治知识,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医学常识需要在人群中反复强调。
据介绍,丙肝的传染途径与乙肝并无明显区别,包括经血液传播(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及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性传播及母婴传播。而随着我国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推广使用和严格的血源管理措施,医疗行为导致的丙肝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时尚化”的传播途径却悄然而生。“例如,在没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拔牙、文眉、文身等创伤性医疗操作;美甲、修脚、针灸、拔罐等造成的微小伤口或皮肤、黏膜破损;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丙肝病毒入侵的线路。”
“与乙肝不同的是,丙肝虽尚无疫苗可预防,但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患者治愈率可达70%~80%,而早期患者的治愈率甚至能够突破80%。”据徐道振介绍,2004年我国发布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规定,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同时血清丙肝病毒RNA阳性的患者就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一些非肝病科和非感染科医生往往认为丙肝患者谷丙转氨酶上升才是治疗指征,这是完全错误的。有统计显示,约有30%的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约40%的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
谈到未来丙肝诊治技术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表示,丙肝疫苗的研发无疑是各国科研人员重点攻关的对象。而在2009年由美国肝脏研究学会颁布的新版《丙型肝炎诊断、处理和治疗指南》中,最重要的进展则集中在检测方面,即用更加敏感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取代以往的定性PCR检测,以便根据机体治疗应答优化治疗疗程。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丙肝患者无症状需要治疗吗?无症状丙肝患者更需要治疗12574
- 02. 丙肝危害不亚于乙肝 需引起重视11033
- 03. 丙肝病毒有很强隐匿性 三成丙肝患者没有症状12784
- 04. 丙肝是如何传播的?预防丙肝注意5行为10874
- 05. 丙肝慢化率高于乙肝常规检查易漏查9967
- 06. 丙肝加重有哪些症状表现?12673
热门阅读
- 01. 脂肪肝惊人的并发症
- 02. 肝腹水的概述
- 03. 小孩肝火旺 家长要注意养护方式
- 04. 肝火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
- 05. 得了肝硬化不能喝蜂蜜
- 06. 乙肝与丙肝的区别
- 07. 肝病主要有哪些症状
- 08. 营养不良肝硬化原因是什么
- 09. 肝癌早期有哪些明显症状
- 10. 什么症状标志着肝癌到晚期?什么影响肝癌治疗效果
图片推荐

面色发黑是怎么回事?
面色发黑是怎么回事?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人的面色发黑,其中很多都是肝病患者,这是为什么呢?面色发黑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面色发黑是肝病面容的一种典型表现,特点为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暗,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为捐肝女孩默哀
11月22日晚,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之前,和众医护人员一起来到捐肝女孩吴华静的遗体旁举行默哀仪式,深深的鞠躬,包含着的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黄洁夫副部长与众医护人

养肝护肝食疗方
肝病患者养肝护肝,不仅有利于病情治疗,也有利于病情康复、增强免疫能力、恢复肝功能。养肝助阳防寒。我们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养肝护肝食疗方,希望对广大网友有所帮助。 养肝护肝食疗方一:补肝防寒菜 茄汁青鱼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早期可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短期大量酗酒时也可诱发广泛肝细胞损害、坏死致肝衰竭。那么酒精性肝病应该怎样进行防治呢

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
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的。那么,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对此,我们来看看肝病医院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大不大?专家表示

自贡教师患肝癌去世 捐眼角膜愿他人见光明
3月2日下午,带着父亲的骨灰盒,圆圆从自贡回到了工作地北京。 2月17日,父亲邓骏因肝内胆管癌治疗无效离世。这些日子,父亲生前嘱托总在心中回荡,我是一名纯粹的党员,死后我任何的器官和组织都要捐献出来

每名乙肝患者每年少花1万多元
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昂贵是导致百姓看病贵的原因之一。近日,有好消息传出: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中有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与之前公立医

共餐、握手、接吻会传染乙肝病毒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骆抗先教授 体液会传播乙肝病毒吗?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 除此之外,“大三阳”慢性乙肝病毒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