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的饮食营养疗法
肝病是我国发生较多与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肝病,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綄合支持对症治疗,其中合理的饮食营养是治疗各类肝脏疾病的基本措施。饮食疗法具有下列作用:①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维护各器官组织的正常物质代谢;②促进损伤的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③增强解毒作用,减少毒性物质生成,促进其分解和排出;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⑤促进肝内营养素的储存、转运和调节作用;⑥供应正常需要及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⑦ 防治肝病继发的营养缺乏症;⑧防治营养缺乏所引起的肝损害。
一、 肝病饮食营养治疗的原则
对肝病患者的饮食营养治疗,要坚持合理配膳、注意烹调技术、照顾经济承受力与生活习惯、争取患者理解配合的基本原则。在配膳时,应注意肝病患者营养素代谢紊乱的一般特点和特殊状况,注意不同病期对营养素摄取的不同要求。一般来说,对肝病患者配膳要注意如下几点:
高蛋白:肝病患者大多存在蛋白质热能缺乏,因此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是富含高生物蛋白质的食物。一般应每日供应成人肝病患者蛋白质100—120g,如为高生物价的蛋白质每日按每kg体重计算至少要有1g。肝病时如伴有浆蛋白过低、水肿、腹水时,更需给予高蛋白食物,但对肝性脑病患者,则应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
高糖类:肝病患者一般应给足量糖类,能口服才不必静脉输入,因口服后葡萄糖经门脉吸收直接入肝,比静脉输入更为有利。若肝病患者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时,则应控制糖类摄入。
适量脂肪:肝病时因胆汁合成和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易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故应给予适量脂肪,尤应注意必需脂肪酸的供应。肝病患者热量的供应,以增加基础代谢热量的60%为宜。
足量维生素:肝病患者不仅对佛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而且不能顺利地将维生素原或维生素转变为代谢活跃型,使维生素利用率降低。摄入高糖类膳食及静脉输入葡萄糖,对水溶性维生素需要量也增加。因此肝病患者应摄入足量的维生素,但也应防止过量摄入而致中毒。
适量矿物质:肝病患者一般有缺锌、缺硒倾向,应注意补充,但铜代谢的报告结果不一。对铁、钾、钠、钙、磷等均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本着个体化的原则予以调整。
二、 几种肝病的饮食营养治疗
(1)病毒性肝炎:营养治疗的目的是促进肝代谢,改善肝营养,调整免疫功能,并解除某些症状。供给充足而适当的营养,能促进肝糖原合成,保护肝细胞,增强其再生能力,预防发生腹水、贫血,甚至能刺激胆汁分泌、加速废物排泄。由于病毒性肝炎尚无特效治疗措施,因此营养治疗就更显得重要。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证明,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饮食对肝炎病人有害无益,因容易导致脂肪肝,故而主张采用高蛋白、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和热量的饮食。成人病毒性肝炎患者每日热量以2000—2500kcal(8386—10460kj)为宜,并应根据体重、有无发热及病情轻重作适当调整。蛋白质代热占总热量16%左右或每人每日每kg体重1.5-2g计算,有腹水者宜增至每日2—3g/kg体重,但有血氨升高者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蛋氨酸、胆碱、卵磷脂被称为抗脂肪肝物质,因此,淡菜、鱿鱼、瘦肉、蛋、鱼、豆类及豆制品应适量供给。碳水化合物供热以占总热量60%为宜,过多则减少脂肪氧化,促进脂肪贮存和脂肪形成,过少则加速蛋白质消耗和脂肪,如全奶,各种植物油等。在转氨酶较高、黄疸尚未退净时,切忌食入动物脂肪,尤其是猪油,以免使病情反复或加重,临床经验已反复证明一点。膳食中提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注意合理烹调,少食多餐,有利胆作用。食盐每日以10g为宜。
(2)酒精性肝损害:目前,国内外对酒精性肝损害的研究不断深入,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新疗法。酒精性肝损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乙醇对机体代谢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损害胃肠道及胰腺功能,抑制蛋白质合成,阻碍肝脏释放蛋白质,抑制糖原异生,阻碍维生素原或维生素经肝脏代谢为活性型而影响其利用,造成肝内脂肪浸润并进而导致肝内多种维生素缺乏。长期禁酒乃至戒酒是防治酒精性肝损害的关键。戒酒2—4周,酒精性脂肪肝即可明显好转,肝功异常及肝脏肿大均可较快回复正常。有报告指出酒精性肝炎7年生存率在减饮者为80%,继续嗜酒者为50%。轻微肝纤维化者,戒酒后亦可不继续加重。采取综合措施对嗜酒者戒酒时要注意防止和处理戒酒综合征。乙醇是一纯热量食品,无丝毫其它营养素供给,饮酒太多必然影响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吸收,并促使营养素经肾脏排泄,因此嗜酒者及酒精性肝病患多有营养缺乏症。酒精性肝病患者宜给予高蛋白、低热量、低脂肪饮食,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及纠正低钾、低镁、低磷状态。
(3)脂肪肝:脂肪肝可因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妊娠、小肠改道术后等许多因素引发,调整饮食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脂肪肝患者的配膳要坚持高蛋白,适量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充足的维生素,食物纤维及适量矿物质的调配原则。蛋白质中许多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等都有抗脂肪肝作用,高蛋白饮食可提供胆碱、蛋氨酸等抗脂肪肝因子,使脂肪变为脂蛋白,有利于将脂肪顺利运出肝脏,防止肝脂肪浸润加重。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可刺激新陈代谢,适当提高蛋白质的质量,有利于减轻体重,这对于肥胖脂肪肝者更显重要。蛋白质每天宜供给90—120g。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肝内脂肪酸的合成,高碳水化合物是引起肥胖和脂肪肝的重要因素,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降低脂肪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治疗脂肪肝,每日供给碳水化合物以200—300g为宜,特别要严格控制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摄入。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从肝内运出,对预防脂肪肝有利。脂肪还有抑制肝内合成脂肪酸的作用,但由于脂肪肝患者同样存在胆汁合成与分泌减少,影响脂类食物的消失与吸收,同时过量摄入脂肪可使热能提供过高,不利于脂肪肝改善,因此一般认为脂肪肝患者每日摄入脂肪35—50g为宜,且应以含谷固醇、豆固醇,必需脂肪酸而不含胆固醇的植物油供给。食物纤维的摄入,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对调节血脂、血糖水平有利。此外,禁酒对脂肪肝患者无疑至关重要。
(4)肝硬变:肝硬变患者可因蛋白质摄入不足,反复排放腹水或消化道出血,蛋白质合成减少及分解代谢加速而常常出现蛋白质缺乏。肝硬变患者一般应摄入高蛋白饮食,保证每天提供100—200g蛋白质,并要注意供给一定量高生物价蛋白质。出现肝功能衰竭倾向时,要限制蛋白质供给,尤其要限制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以减轻肝脏脱氨基作用的负担,有利于预防肝昏迷。脂肪每天供给40—50g,注意不要用猪油一类饱和脂肪酸含量市制动物脂肪。碳水化合物300—500g。热能供给主张每日2500—2800kcal。肝硬变伴腹水者,因腹水中维生素C的浓度与血液中含量相等,矿维生素C补充量应更大。肝硬变伴腹水者,有低锌、低镁状态存在,应注意补充。含锌量较高的食物有猪瘦肉、牛肉、羊肉、蛋类、鱼类。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类食物含镁较丰富。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肝病患者春季养肝,一定要睡的香8827
- 02. 乙肝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哪些问题4532
- 03. 中药伤肝“黑名单”8978
- 04. 乙肝准妈妈几种情况必须终止妊娠9254
- 05. 肝癌病人八成有乙肝史 专家称须定期检查7591
- 06. 春季肝炎高发 养肝要吃苦7134
热门阅读
- 01. 肝癌的早期无症状不易被查觉
- 02. 肝病患者性生活频率应该多少?
- 03. 怎样检查自己的肝纤维化程度?
- 04. 乙肝患者每日摄入四类食物可助肝脏恢复
- 05. 甲肝病毒更容易感儿童 这样做预防孩子得甲肝
- 06.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应该如何选择
- 07. 如何治疗肝腹水可以更好的恢复健康
- 08. 抗癌饮食新篇——中国柑橘
- 09. 饮酒过量,要小心肝脏
- 10. 好心情,养好肝
图片推荐

丙肝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领导者--百时美施贵宝
丙肝是最常见病毒性肝炎的其中一种,主要通过血液接触进行传播。据估计,全世界共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且每年新增300万到4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国,约有1000万例丙肝病人。尽管目前还没有预防丙

交警割肝救妻:手术十多小时,他给妻子延续生命
备受关注的济南槐荫交警董向勇割肝救妻有了新进展,9日,在经过十多小时的漫长手术后,夫妻俩被先后推出手术室。手术非常成功,丈夫再经过护理应该会很快恢复,妻子还需要继续进行观察治疗。主治大夫刘军表示。

右上腹疼痛或是肝癌前兆!
近日不少网友咨询:右上腹疼痛是怎么回事?右上腹疼痛是肝癌的前兆吗?下面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解释右上腹疼痛是怎么回事的: 肝在人们的右上腹,右上腹疼痛往往是肝区有病的表现。右上腹疼痛或是肝癌前兆,肝癌的

“80后”父亲割肝救女 获捐善款10余万元
豫爱救助,让生命继续。4月28日下午,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场专为年仅8岁的肝病患者尹思小朋友举行的募捐活动有序地进行着,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手把善款放进募捐箱,集聚着满满的爱心正能量。当日,爱心人

乙肝为什么爱失眠?
失眠,可谓是很多乙肝患者所头疼的,小李最近就是,特备爱失眠,有时候会影响到日常工作,对此很是费解,乙肝为什么爱失眠? 乙肝失眠,可谓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是会妨碍到人们正常生活、工

肝病患者饮食需要补充微量元素
肝病患者饮食需要补充微量元素 肝脏是我们人体一个重要的排毒器官,平时要避免吃一些伤肝的食物或药物,尤其是肝病患者在饮食上就更加要注意了,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讲究,肝病患者饮食

干扰素治疗乙肝大三阳效果如何?
干扰素治疗乙肝大三阳效果如何?很多乙肝大三阳的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会给出打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而很多患者不太清楚,干扰素治疗乙肝大三阳效果如何?对此,我们请肝病医院专家来详细介绍一下。 干扰素治疗乙

肖小敏:主被动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传播的方式主要有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染、输血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皮肤黏膜受损等)、性传播等,在高流行地区,大多数原发性HBV感染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主要通过母婴围生期垂直传播或水平传播,并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