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振:干扰素是人类与病毒抗争的福音
干扰素发现历程
徐道振教授:50年代干扰素被发现,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其实不是很长时间。
最初是从流感病毒的鸡胚试验中发现的。
50年代后期发现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抗增生作用。
70年,发现了白细胞干扰素,适用于临床的病毒性感染,但是产量太低。
基因工程使干扰素能大规模生产,随着产量的增大,临床可以使用的剂量也增大,那疗效也增加了。干扰素用于乙肝、丙肝,以及肾癌的治疗,可以使乙肝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化率达到30% 丙肝治疗应答率有20%到30%。
随着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出现,主要是干扰素剂型的改革,使患者的注射次数减少,减轻病人痛苦,疗效提高。使乙肝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化率达到40%到50%,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使丙肝的治疗疗效提高一倍,应答率达到60%。
现在正在研究的有白蛋白干扰素,可以两周注射一次,但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干扰素治疗乙肝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
徐道振教授: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干扰素进入体内以后,和细胞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最后在细胞核的DNA产生抗病毒蛋白(蛋白激酶),蛋白激酶可以使乙肝病毒的启动因子零碎化,从来起到杀灭病毒的作用。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在乙肝中比较弱,丙肝中比较强。
免疫调节作用更重要,一方面干扰素能激活辅助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乙肝的杀伤性T细胞,另外研究发现干扰素可以促使被感染的肝脏细胞凋亡,现在研究还发现,干扰素还可以调节细胞因子,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干扰素适合哪些乙肝患者使用?
徐道振教授:乙肝治疗的药物不存在首选,只存在最合适的。肝脏储备比较低的,肝硬化的病人最好不要用干扰素治疗。年轻人,经济条件好,有很好的依从性,肝脏代偿状况良好的患者最好先用干扰素,相对于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停药以后的反跳比较低,并且有后续作用。研究发现:干扰素停药半年以后15%的患者可以E抗原血清学转换,停药一年达到27% 停药一年半达到32%,停药两年可以达到43%。
另外干扰素需要注射,由于社会客观存在歧视现象,导致有些患者不能使用干扰素,比如学生和白领。
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
免疫耐受期
我们国家40%的乙肝是母婴传播,这种病人有个特点,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典型状态就是乙肝病毒大量繁殖,HBV-DNA甚至可以达到10的8次方和10的9次方,但是转氨酶正常,机体和乙肝病毒和平共处,不需要治疗,这个时期有长有短。
免疫清除期
一般在20岁左右,乙肝病人出现转氨酶升高,机体开始清除乙肝病毒,肝炎开始发病。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注射干扰素可以帮助机体清除乙肝病毒。如果免疫清除期时间延长,病人肝脏细胞损伤过多,可能会引起肝硬化,所以干扰素的使用也可以延缓病情的恶化和发展。
相对稳定期
经过治疗,乙肝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病毒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进入一个相对的稳定期。这个时期不需要治疗,延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患者会终身处于稳定期。
其中不到10%的病人产生病毒变异,成为E抗原阴性乙肝病人,这类病人一般年龄比较大,肝脏本身功能也比较差,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应答率有20%,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率可以达到40%。
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于肝炎治疗带来什么?
徐道振教授:普通干扰素成为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显著提高,病人痛苦减少,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聚乙二醇干扰素出现以后,让乙肝患者有了新的希望,有3%的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可以发生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使乙肝接近临床治愈。
乙肝患者的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是现阶段最接近临床治愈的效果。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主动管理,减少乙肝耐药风险6678
- 02.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选药原则7696
- 03. 乙肝选药的几个原则10444
- 04. 郑州治疗乙肝最好的医院排行6882
- 05. 乙肝病毒携带者 别急着吃药8004
- 06. 别中了乙肝虚假广告的招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