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比磁共振、肝穿刺更可信吗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骆抗先教授
有一位匿名‘好人多多平安’的网友,是一位珍惜健康、想尽办法要求确诊的人,如果每位乙肝患者都像他这样,当前就不会有这样多的肝硬化和肝癌了。他因为B超发现“肝里有多个高回声区”,提示有可能是肝硬化的小结节。在当地做过多次检查,没有结论,从浙江来广州看门诊。我详细解释过,他总是心存疑虑,做过磁共振,没有发现,仍不安心,最近又做了肝穿刺,只是很轻微的肝炎。他贴过多次跟帖,我把他的一系列跟帖和我的回复摘要整理,希望从这一事例能加深对B超的认识。
B超比磁共振更可信吗?
我是9月12日从浙江来看您门诊的。我的情况:男,33岁。从20岁小三阳,每年查肝功一次,都正常。07年10月B超:回声密集,欠均匀,肝内多个高回声区,最大8MM。当即做CT诊断肝微小囊肿。今年6月做B超:肝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不均匀,见多个高回声区,3-8MM,门脉主干1.0MM。9月做B超描述同前,提示:慢性肝病伴小结节。9月12日来南方看您门诊,我自己要求做了磁共振:肝及肾多发小囊肿。我回浙江后,有医师说:B超发现小结节很小,磁共振可能发现不了。我当即打电话到南方医院影像科问医师,回答说磁共振的切割距离是5.4MM切割,有漏检的可能。因此我再做了B超,都说有小结节,考虑是增生性的,结合肝脏的其他表现有肝硬化的可能。
我又向您电话咨询:我觉得已经3个医师看出是小结节,可信度较高。请教骆教授:
1、我现在情况您怎么看?是肝硬化早期还是更重些?
2、是否要做肝穿?
专家回复:
我不是影像专科医生,自己没有很多经验,我只可能按照主流文献中的观点来判断。一般认为: B超主要能诊断:门静脉高压、占位性病变、以及少数弥漫性病变,如脂肪肝。B超对一般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灵敏性,并不能超过CT和磁共振,同时做过磁共振或CT,结果如有矛盾,应以磁共振和CT为准,B超检查的重要结果,如结节或肿瘤,必需磁共振或加强CT来确定。
磁共振的切割距离5.4MM.,小于5.4MM的孤立肿瘤病灶可以漏掉;而肝硬化是弥漫性病变,即使是早期肝硬化,也不会只有1个小于5.4MM的结节,一般不会漏掉。你重复做磁共振,总不会每个小于5.4MM的结节都在切割的间隔内而被漏掉吧?
你在我科做肝纤维化扫描,远没有达到肝硬化的积分,也可能因胖一些或轻度脂肪肝而漏掉了。
因为病毒阴性,肝功正常,所以不是肝穿刺的指针。
再退一步说,如果你真有肝硬化,也不是现有活动性肝硬化,只是过去的历史问题,并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只要定期检查,绝大多数不会复发。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临床中可能有非常少数的例外,我只是按常理讨论,供你参考。
B超“肝有小结节”,血清有微量病毒,肝功能正常,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我昨日DNA结果出来了,9.78×10*3次方,今年4月18号的DNA是1.37×10*3次方,其他3次阴性,看来我的病毒是在10*3次方上下波动,并不完全阴性啊!我的情况看来并不稳定!
我还是想做个肝穿看看我的情况怎么样,因3次B超有说结节,我还是会担心的。我昨天看到一个肝硬化病人,他的谷丙、谷草转氨酶只不过是16,18啊!看来乙肝比我想象的要复杂。
请教骆教授:
1、您上次说:“因为病毒阴性,肝功正常,所以不是肝穿刺的指针”,那我这类DNA在10*3次方上下波动,是否是肝穿刺的指针?
2、如纤维化重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专家回复:
你肝功能正常,但有低水平的病毒,检出过2次,结果可信。
一般肝功能正常,不是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抗病毒治疗还需要2个条件中的1条:①证明确有肝硬化;②肝组织学有明显炎症。
为此,需要做肝穿刺。如肝穿刺未能确定上述2条中的任何1条,即使检出病毒,仍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肝穿刺只有很轻微的病变,B超有小结节可信吗?
我的肝穿结果出来了,向您汇报下:镜下检查:肝小叶结构完整,小叶肝细胞气球样变,肿胀,部分肝细胞见糖原核,部分肝细胞大核,双核,血窦见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见8个汇管区,其中2个汇管区见轻度炎症,少数淋巴组织浸润,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病理诊断:“肝穿活检”肝细胞广泛肿胀,小数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2/6期。
请教骆教授:没炎症的级别?纤维化2期就会有结节吗?奇怪?还是因为纤维化重的地方没穿到呢?
专家回复:
你的肝穿刺可能因炎症细胞很少,没有分级。肝纤维化按6期分法,要到5/6期才有结节。肝穿刺如组织过小因纤维化分布不均,结节有可能漏掉,你的肝组织有8个汇管区不算短,漏掉的可能性不大。肝组织病变的分布可以不太均匀,一般不会相差太远,如有的部位是4/6期,有的部位才有可能是5/6期小结节。
你肝穿刺的结果相当于大多数医院分类的G0S1(炎症0级,纤维化1期)或G1S1,是最轻微的炎症和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效果很差。
肝脏经常接受来自肠管的物质,包括许多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也像胃一样,肝细胞也可以有一些肿胀性改变。
肝穿刺的结果可信吗?
按照您的分析,我的理解:
1、基于我的肝穿刺的结果:G1S1,但有低水平的病毒,也不是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2、定期查:肝功能,DNA,甲胎蛋白,B超。
我担心的是:3个B超主任医生看到的都是说肝里见数个3-8MM增强回声区,小结节;而且肝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匀。但肝穿刺的结果:G1S1。
我想请教骆教授:是否在数个3-8MM增强回声区周围纤维化重,而在肝穿刺的地方纤维化轻呢?也就是说我的纤维化轻重分布不均匀,是否有这个可能性?我想重视肝穿刺结果,但也不能轻示B超的结论!
专家回复:
许多年前,我对大约100位患者做肝穿刺,征得他们同意,在一个进针点向2个方向穿刺,大约在肝内相距7公分。比较2份肝组织标本,确有少数不同,叫做“取样误差”。但也只是程度有些不同,比如说一处是S3,另一处却看到S4(小结节)。你的肝组织是G1S1,不太可能另一处有结节。
B超在经典肝脏病学中的位置大体如下:B超对肝脏疾病主要是一种筛检的方法,除了囊肿、血管瘤、脂肪肝、中度以上的肝硬化、有合并症的门静脉高压、大肝癌等几种病变可以比较准确的诊断,它对结节的性质很难准确描述。
B超的应用和优缺点,在国内外的文献中已有明确的限定,按国外的《指南》规定,有肝硬化和肝癌高危的患者,每年也只需要做B超2次;对于一般肝炎诊断意义很有限。但在我国大陆许多患者对其功能估计过高,造成资源浪费,已成为普遍性的问题。我写过一篇博文《B超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意义》,似乎很少人看,至今网友跟帖提问不少,我反复解释,收效甚微。万般无奈,我只好说:少做B超,何苦花钱买烦恼呢?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什么原因导致乙肝病毒难以清除9351
- 02. 男性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生育问题9867
- 03. 泛谈肝炎症状及病因10499
- 04. 丙型肝炎治疗时应该注意什么?8122
- 05. 谈谈肝炎患者的婚姻大事7769
- 06. 大三阳变小三阳8772
热门阅读
- 01. 多发肝囊肿的相关病理
- 02. 乙肝小三阳如何养胃
- 03. 酒精肝患者全身乏力怎么治疗
- 04.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乙肝疾病的出现
- 05. 抓住乙肝抗病毒的最佳时期——青少年期
- 06. 患有肝炎的患者在饮食方面有哪些原则
- 07. 肝炎燎原之势来袭 如何逃离肝炎这张“蜘蛛网”
- 08. 乙肝携带者应做到“六不要”
- 09. 儿童甲肝的预防调理
- 10. 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性会导致酒精肝的发生?
图片推荐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因孕妇分娩方式,通常有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这两种分娩方式,故在临床很多乙肝孕妇都纠结与-该选择哪种方式分娩,那哪种分娩方式最适合乙肝孕妇呢? 乙肝孕妇适合哪种分娩方式?专家表示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硬化?在肝硬化患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的,但并不等于是乙肝就一定会形成肝硬化,相对来说,慢性乙肝性肝炎患者发展肝硬化的比率比一般人高,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乙肝患者如何
足球大小包虫囊手术成功取出 华侨医院治愈罕见肝包虫病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成功为一例25岁肝包虫病患者做了包虫囊切除手术,干净完整地取出左右肝叶两个包虫囊,大小分别为16X20cm和8X7cm,称得棘球蚴重达2.1斤,是南方地区罕见
多学科协作 为肝癌病人量身打造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广东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肝病发展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许多肝病患者担忧的问题,据统计,临床上有80%的肝癌都是从乙肝发展而来的。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多数是肝癌晚期,
乱服“秘方”危害健康——易伤肝
大街小巷各类小招贴广告,其中甚至有很多自诩为秘方。有的人病急乱投医,认为从这种小招贴中可以学到秘籍,却发现亲身尝试后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李女士年轻貌美,原本满头黑发却在近年间变白不少而且还在逐
导致消瘦的原因
导致消瘦的原因?这个问题并不陌生,身边很多人身体很消瘦。有的病理引起的,比如说胃肠道吸收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有的是由于患者自身引起的,不爱吃饭挑食等。导致消瘦的原因有哪些?下面请肝病医院专家为大家做详
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你注意到了吗
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你注意到了吗?新闻联播用了18年的片头换了怎么回事,改版后的新片头什么样?《新闻联播》7月18日起重磅改版,首次启用全新的16:9高清片头,首次全流程实现时政新闻的16:
乙肝DNA转阴是治愈了吗?
网友咨询:我是乙肝大三阳患者,e抗原、DNA强阳性,因转氨酶异常升高,用抗病毒治疗几个疗程后,复查发现DNA转阴,e抗原也转阴了,很是高兴,是不是我的乙肝治好了呢?乙肝DNA转阴是治愈了吗? 鉴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