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9.1.13
浏览:
8148次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途径传播。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其发病机制为:
HCV进入人体之后,首先引起病毒血症,血浆中HCV浓度约为102~104CID50/ml。病毒血症间断的出现在整个病程。由于缺乏适当的细菌培养系统,HCV的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研究多认为HCV致肝细胞损伤主要有下列因素参与,包括HCV直接杀伤作用;宿主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细胞凋亡等,其中免疫应答其更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HCV感染后易慢性化,超过50%的HCV感染者转为慢性,其慢性化的可能因素为:HCV的高度变异性;HCV对肝外细胞的泛嗜性;HCV免疫原性弱,机体对其免疫应答水平低下,甚至产生免疫耐受,从而造成病毒持续感染。由于目前尚缺乏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因此预防丙型肝炎应从切断传播途径、管理传染源、加强人群检测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
上一篇:甲型肝炎的诊断
下一篇:慢性肝炎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 相关内容延伸阅读 ⇓
- 01.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症状9967
- 02. 从业人员揭秘中小医院科室承包内幕 病人如同商品8625
- 03. 注意:重型肝炎6大并发症9721
- 04. 怎样提高干扰素的治疗效率12931
- 05. 阿米巴肝脓肿可以手术治疗10522
- 06. 肝炎症状小儿肝炎的特点有哪些?11112